中文摘要 | 第13-17页 |
ABSTRACT | 第17-21页 |
符号说明 | 第22-2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5-48页 |
1.1 细菌细胞表面多糖 | 第26-36页 |
1.1.1 概述 | 第26-27页 |
1.1.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 | 第27-31页 |
1.1.2.1 脂质A(Lipid A) | 第27-28页 |
1.1.2.2 核心寡糖(Core oligosaccharides,Core-OS) | 第28-29页 |
1.1.2.3 O-多糖(O-polysaccharides,O-PS) | 第29页 |
1.1.2.4 E. coli O-多糖的合成 | 第29-31页 |
1.1.3 大肠杆菌 | 第31-34页 |
1.1.3.1 概述 | 第31页 |
1.1.3.2 大肠杆菌O157:H7 | 第31-33页 |
1.1.3.3 大肠杆菌O86:B7 | 第33-34页 |
1.1.4 细菌多糖疫苗 | 第34-36页 |
1.2 糖缀合物 | 第36-44页 |
1.2.1 概述 | 第36页 |
1.2.2 糖缀合物中糖链的生物学功能 | 第36-39页 |
1.2.2.1 糖链参与新生肽链折叠和缔合 | 第36-37页 |
1.2.2.2 糖链与糖蛋白的分泌和稳定性 | 第37页 |
1.2.2.3 糖链与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 | 第37-38页 |
1.2.2.4 糖链对糖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1.2.2.5 糖链与血型 | 第38-39页 |
1.2.3 糖缀合物的合成 | 第39-44页 |
1.2.3.1 糖缀合物的化学法合成 | 第40-41页 |
1.2.3.2 糖缀合物的生物合成(糖蛋白生物合成为例) | 第41-44页 |
1.3 抗原及特异性免疫应答 | 第44-48页 |
1.3.1 抗原 | 第44-45页 |
1.3.2 特异性免疫应答 | 第45-46页 |
1.3.3 细胞免疫应答 | 第46页 |
1.3.4 体液免疫应答 | 第46-48页 |
第二章 大肠杆菌核心寡糖缀合物的合成及免疫学评价 | 第48-66页 |
2.1 引言 | 第4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8-51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2.2.2 试剂、耗材 | 第49页 |
2.2.3 缓冲液 | 第49-51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2.3.1 E. coli R3外核寡糖及其缀合物合成 | 第51-52页 |
2.3.2 糖缀合物检测 | 第52-53页 |
2.3.2.1 SDS-PAGE | 第52页 |
2.3.2.2 MALDI-TOF | 第52页 |
2.3.2.3 糖浓度测定-苯酚硫酸法 | 第52-53页 |
2.3.3 小鼠免疫 | 第53-54页 |
2.3.3.1 Pentasaccharide-CRM_(197)免疫小鼠 | 第53-54页 |
2.3.3.2 小鼠血清采集 | 第54页 |
2.3.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54-55页 |
2.3.5 杀菌实验(补体介导的) | 第55页 |
2.3.6 统计学分析 | 第55页 |
2.4 结果 | 第55-63页 |
2.4.1 E. coli R3外核寡糖及其缀合物合成 | 第55-57页 |
2.4.1.1 E. coli R3五糖合成 | 第55页 |
2.4.1.2 E. coli R3五糖缀合物合成 | 第55-57页 |
2.4.2 糖缀合物鉴定 | 第57-59页 |
2.4.2.1 Penta-CRM_(197)的鉴定 | 第57页 |
2.4.2.2 Penta-BSA的鉴定 | 第57-58页 |
2.4.2.3 糖缀合物总糖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2.4.3 Penta-CRM_(197)小鼠体内免疫活性评价 | 第59-63页 |
2.4.3.1 Penta-CRM_(197)刺激产生抗R3寡糖抗体 | 第59-60页 |
2.4.3.2 Penta-CRM_(197)刺激产生抗R3寡糖抗体的亚型分析 | 第60-62页 |
2.4.3.3 补体介导的Penta-CRM_(197)免疫血清杀菌实验 | 第62-63页 |
2.5 讨论 | 第63-6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MBP_(mut)-OPS的合成及其吸附血型抗B抗体的应用 | 第66-97页 |
3.1 引言 | 第6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66-70页 |
3.2.1 菌种和质粒 | 第66-67页 |
3.2.2 血液样本、酶、试剂和耗材 | 第67-68页 |
3.2.3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68-70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0-84页 |
3.3.1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70-79页 |
3.3.1.1 E. coli O86中waaL基因的敲除 | 第70-74页 |
3.3.1.2 重组表达质粒pACT3-pglB的构建 | 第74-76页 |
3.3.1.3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malE的构建 | 第76-79页 |
3.3.1.4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表达菌体的构建 | 第79页 |
3.3.2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诱导表达纯化 | 第79-80页 |
3.3.2.1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诱导表达 | 第79-80页 |
3.3.2.2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纯化 | 第80页 |
3.3.3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检测 | 第80-82页 |
3.3.3.1 SDS-PAGE及Western blot验证 | 第80-81页 |
3.3.3.2 MALDI-TOF检测 | 第81-82页 |
3.3.3.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82页 |
3.3.3.4 糖浓度测定 | 第82页 |
3.3.4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对B抗体的吸附作用 | 第82-84页 |
3.3.4.1 血液样本采集及处理 | 第82页 |
3.3.4.2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与人抗B抗体的结合能力检测 | 第82-83页 |
3.3.4.3 血浆抗B抗体滴度测定 | 第83页 |
3.3.4.4 MBP_(mut)-OPS吸附人血浆抗B抗体 | 第83-84页 |
3.4 结果 | 第84-94页 |
3.4.1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84-88页 |
3.4.1.1 E. coli O86中waaL基因的敲除 | 第84-87页 |
3.4.1.2 重组表达质粒pACT3-pglB、pBAD24-malE的构建 | 第87-88页 |
3.4.1.3 E. coli O86/△waal/pACT3-pglB/pBAD24-malE的获得 | 第88页 |
3.4.2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诱导表达纯化及检测 | 第88-91页 |
3.4.2.1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诱导表达纯化 | 第88-89页 |
3.4.2.2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SDS-PAGE检测 | 第89页 |
3.4.2.3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Western检测 | 第89-90页 |
3.4.2.4 E.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的MALDI-TOF检测 | 第90-91页 |
3.4.3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对B抗体的吸附作用 | 第91-94页 |
3.4.3.1 E. coli O86 MBP_(mut)-OPS多糖缀合物与人抗B抗体的结合 | 第91-92页 |
3.4.3.2 MBP_(mut)-OPS吸附人血浆抗B抗体 | 第92-94页 |
3.5 讨论 | 第94-9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全文总结 | 第97-99页 |
本论文创新性 | 第98页 |
本论文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8-119页 |
附件 | 第119-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