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生物硝化过程简述 | 第13-14页 |
·游离氨对生物硝化抑制作用研究 | 第14-15页 |
·重金属对生物硝化抑制作用研究 | 第15-17页 |
·有机物对生物硝化抑制作用研究 | 第17页 |
·多种抑制剂共存时对硝化复合抑制作用研究 | 第17-18页 |
·生物硝化过程受抑制后的恢复研究 | 第18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硝化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22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优势 | 第18-19页 |
·应用于生物硝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9-20页 |
·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硝化菌群多样性研究 | 第20-21页 |
·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硝化菌群结构演变分析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2-25页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45页 |
·试验装置 | 第25页 |
·微生物活性表征 | 第25-27页 |
·Cr~(6+)归趋测定与分析 | 第27-28页 |
·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 第28-32页 |
·核酸探针的确定 | 第28-29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9-30页 |
·玻片制备 | 第30页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30页 |
·样品清洗 | 第30-31页 |
·DAPI染色和封片处理 | 第31页 |
·FISH载玻片观察 | 第31-32页 |
·硝化细菌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分析 | 第32-40页 |
·污泥样品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2-34页 |
·AOB和NOB的巢式PCR扩增 | 第34-3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6页 |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36-37页 |
·DGGE图谱多样性分析 | 第37-38页 |
·优势菌群割胶回收和克隆测序 | 第38-39页 |
·样品DNA提取、PCR-DGGE及割胶回收中所用的仪器和试剂 | 第39-40页 |
·硝化细菌功能基因表达 | 第40-44页 |
·污泥样品R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RNA反转录 | 第41-42页 |
·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42-43页 |
·实时定量PCR的计算步骤 | 第43-44页 |
·污水中常规水质指标测定 | 第44-45页 |
第三章 FA冲击负荷对生物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45-6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装置 | 第45页 |
·试验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泥来源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接种污泥培养 | 第46-48页 |
·出水SCOD的变化 | 第46-47页 |
·硝化性能 | 第47-48页 |
·FA冲击负荷对SCOD去除的影响 | 第48-50页 |
·FA冲击负荷对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50-56页 |
·FA冲击负荷对氨氮比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FA冲击负荷对sOUR的影响 | 第58-59页 |
·FISH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FA持续负荷对生物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63-7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63-64页 |
·试验装置 | 第63页 |
·试验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泥来源 | 第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FA对SBR性能的影响 | 第64-68页 |
·进出水FA的变化 | 第64页 |
·FA持续负荷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稳定运行时SBR系统硝化性能的变化 | 第66-68页 |
·FA持续负荷对AOB和NOB活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FA持续负荷对AOB和NOB菌群数量影响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Cr~(6+)冲击负荷对硝化菌群功能及结构影响研究 | 第73-9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74-75页 |
·试验装置 | 第74页 |
·试验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泥来源 | 第74-75页 |
·试验方法 | 第75页 |
·SBR运行情况 | 第75-78页 |
·Cr~(6+)冲击负荷对有机基质去除的影响 | 第75-77页 |
·Cr~(6+)冲击负荷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Cr~(6+)冲击负荷对sOUR的影响 | 第78-80页 |
·Cr~(6+)在SBR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 第80-81页 |
·硝化细菌菌群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81-90页 |
·AOB菌群的DGGE条带分析 | 第81-83页 |
·AOB菌群多样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83-85页 |
·NOB菌群的DGGE条带分析 | 第85-86页 |
·NOB菌群多样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86-88页 |
·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88-90页 |
·硝化细菌受Cr~(6+)抑制和恢复方式探讨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Cr~(6+)持续负荷对硝化菌群功能及结构影响研究 | 第93-111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93-94页 |
·试验装置 | 第93页 |
·试验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泥来源 | 第93页 |
·试验方法 | 第93-94页 |
·SBR运行情况 | 第94-98页 |
·Cr~(6+)持续负荷对有机基质去除的影响 | 第94-95页 |
·Cr~(6+)持续负荷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95-97页 |
·Cr~(6+)持续负荷停止后AOB和NOB活性恢复比较 | 第97-98页 |
·Cr~(6+)持续负荷对sOUR的影响 | 第98-99页 |
·Cr~(6+)在SBR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 第99-101页 |
·FISH结果分析 | 第101-104页 |
·AOB菌群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104-110页 |
·AOB菌群的DGGE条带分析 | 第104-106页 |
·AOB菌群多样性、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 第106-108页 |
·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Cr~(6+)梯度投加对硝化菌群功能及结构影响研究 | 第111-140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11-114页 |
·试验装置 | 第111页 |
·试验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泥来源 | 第111页 |
·试验方法 | 第111-114页 |
·Cr~(6+)梯度持续投加试验对SBR系统的影响 | 第114-125页 |
·对有机基质去除性能的影响 | 第114页 |
·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对sOUR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Cr~(6+)在SBR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 第117-119页 |
·AOB菌群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119-124页 |
·AOB菌群功能基因(amoA)的表达 | 第124-125页 |
·Cr~(6+)梯度间歇投加试验对SBR系统的影响 | 第125-135页 |
·对有机基质去除性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对硝化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对sOUR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Cr~(6+)在SBR系统中的分布情况 | 第128-129页 |
·AOB菌群结构演变及多样性分析 | 第129-134页 |
·AOB菌群功能基因(amoA)的表达 | 第134-135页 |
·驯化污泥硝化活性比较 | 第135-138页 |
·对出水氨氮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对氨氮平均比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40-144页 |
·结论 | 第140-14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2页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