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卫星天线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配置CPU | 第11-25页 |
·C8051F120单片机简介 | 第11页 |
·看门狗配置 | 第11-12页 |
·系统时钟配置 | 第12-17页 |
·单片机的存储器 | 第13-14页 |
·内部RAM | 第14页 |
·SFR的分页机制和自动切换功能 | 第14页 |
·使能自动页面控制 | 第14-15页 |
·利用锁相环给系统倍频 | 第15-17页 |
·引脚配置 | 第17-20页 |
·PCA0配置 | 第20-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串口程序 | 第25-34页 |
·串口配置 | 第25-28页 |
·串口0配置 | 第25-26页 |
·Timer2配置 | 第26-28页 |
·串口0中断服务程序 | 第28-29页 |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第29-31页 |
·用串口发送数据 | 第31-32页 |
·处理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传感器介绍 | 第34-43页 |
·HMR3000 | 第34-37页 |
·HMR3000特性与配置 | 第34-35页 |
·获取Heading、Roll和Pitch | 第35-37页 |
·GPS | 第37-38页 |
·信标接收机与Sharp接收机 | 第38-39页 |
·陀螺仪和电位器 | 第39-40页 |
·陀螺仪 | 第39-40页 |
·电位器 | 第40页 |
·接近开关 | 第40-41页 |
·码盘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外围芯片 | 第43-56页 |
·Max125 | 第43-50页 |
·线路连接 | 第43-45页 |
·设置Max125工作模式 | 第45-46页 |
·启动Max125转换工作 | 第46-47页 |
·读取Max125AD转换出来的结果 | 第47-48页 |
·用采样结果给相应的变量赋值 | 第48-50页 |
·AT93C66A | 第50-55页 |
·芯片简介 | 第50-51页 |
·硬件连接 | 第51页 |
·驱动程序编写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1ms中断中实现天线随动 | 第56-66页 |
·产生1ms定时器中断 | 第56-57页 |
·配置定时器0 | 第56-57页 |
·中断服务程序中更新TL0和TH0 | 第57页 |
·获取采样到的数据 | 第57-62页 |
·查询Max125是否转换完成 | 第57-59页 |
·电机驱动程序 | 第59-61页 |
·PID算法 | 第61-62页 |
·完成随动 | 第62-65页 |
·角速度积分得到角度 | 第62-64页 |
·随动的理解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天线的状态 | 第66-78页 |
·初始化 | 第68-72页 |
·步进电机驱动 | 第69-70页 |
·调平盒转动成与天线指向成45度夹角 | 第70-71页 |
·调平俯仰和横滚 | 第71-72页 |
·寻找船头位置 | 第72页 |
·瞄准 | 第72-73页 |
·理论方位 | 第72页 |
·理论俯仰 | 第72-73页 |
·理论极化 | 第73页 |
·采集背景噪声 | 第73页 |
·搜索 | 第73-74页 |
·圆锥扫描 | 第74-77页 |
·制作正弦余弦表 | 第74-75页 |
·椭圆的形成原理 | 第75-76页 |
·通过上下左右AGC调整椭圆的中心 | 第76页 |
·调整陀螺仪零点 | 第76-77页 |
·空状态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八章 配置与监控软件 | 第78-84页 |
·收发记录界面 | 第78-79页 |
·天线参数设置 | 第79-80页 |
·AGC变化曲线 | 第80页 |
·上下左右AGC | 第80-82页 |
·方向图 | 第82页 |
·天线实时角度和手动控制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1 程序清单 | 第87-9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