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5页 |
·土壤受石油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3页 |
·石油污染及危害 | 第11页 |
·我国耕地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土壤微生物重要性 | 第12-13页 |
·石油污染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13-14页 |
·石油降解菌的研究 | 第14-15页 |
·微生物的降解功能基因研究 | 第15-16页 |
·石油污染的修复 | 第16-17页 |
·微生物生态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平板培养观察 | 第17页 |
·BIOLOG鉴定系统 | 第17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17-18页 |
·宏基因组 | 第18-19页 |
·微生物生态中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 | 第19-23页 |
·探索性途径 | 第19-20页 |
·解释性途径 | 第20-22页 |
·差异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石油污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2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采样 | 第25-26页 |
·人工模拟石油污染 | 第26页 |
·刺槐种子的催芽 | 第26页 |
·试验处理 | 第26-27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7页 |
·取样及土壤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MiSeq焦磷酸高通量测序 | 第28页 |
·16S rRNA扩增测序分析 | 第28-29页 |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各地土壤理化性质 | 第29-31页 |
·不同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 第31-32页 |
·不同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 | 第32-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石油污染胁迫对刺槐根瘤菌多样性及共生的影响 | 第42-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刺槐种子的萌发 | 第43页 |
·收集植物及根瘤 | 第43页 |
·根瘤菌菌株的分离 | 第43页 |
·根瘤菌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根瘤菌 16S rDNA、nodA、nodC、nif H基因的扩增鉴定 | 第44-45页 |
·结瘤试验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植物数据统计 | 第46页 |
·根瘤菌 16S rDNA系统发育地位 | 第46-50页 |
·捕捉得到根瘤菌地理分布 | 第50-51页 |
·根瘤菌结瘤基因系统发育 | 第51-55页 |
·根瘤菌固氮基因系统发育 | 第55页 |
·结瘤试验结果 | 第55-57页 |
·石油污染下刺槐对根瘤菌的选择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