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11页 |
四、个人信贷含义及流程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第六节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控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15-19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类型 | 第15-18页 |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控的流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 第20页 |
二、经营理念错位 | 第20页 |
三、任务考核压力过大 | 第20-21页 |
四、贷后管理不到位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国际经验借鉴 | 第22-28页 |
第一节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一、信用脆弱理论 | 第22页 |
二、预期收入理论 | 第22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贷的实践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3页 |
二、香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三、韩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4页 |
四、国际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特征 | 第24页 |
第三节 国际上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控的主要模式 | 第24-28页 |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二、香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三、韩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第四章Z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案例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第一节ZX银行云南省分行概况 | 第28页 |
第二节ZX银行云南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案例分析 | 第28-31页 |
一、汽车贷款风险案例 | 第28-29页 |
二、二手房按揭贷款风险案例 | 第29-30页 |
三、贷后管理的风险案例 | 第30-31页 |
第三节Z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控的现有措施 | 第31-32页 |
一、贷款前期调查 | 第31页 |
二、贷款中期审核 | 第31-32页 |
三、 贷款后期管理 | 第32页 |
第四节Z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32-34页 |
一、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二、市场竞争不规范 | 第32页 |
三、业务员素质欠缺 | 第32-33页 |
四、贷前调查手段不多 | 第33页 |
五、系统分析能力不高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 第34-39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 | 第34-36页 |
一、完善持证上岗和分级管理制度 | 第34页 |
二、加强系统管控,降低个人信贷风险 | 第34页 |
三、构建责任追究制度 | 第34-35页 |
四、完善外评内审的评估机制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风险集中管理 | 第36-37页 |
一、推行统一的审核与审批标准 | 第36页 |
二、业务集中管理 | 第36-37页 |
三、风险集中处理 | 第37页 |
第三节 预警机制 | 第37-39页 |
一、构建风险信号分级管理制度 | 第38页 |
二、完善重大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 第38页 |
三、落实贷后管理例会制度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39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