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激光雷达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发展进程 | 第9-10页 |
·激光雷达数据误差来源及修正工作进展 | 第10-12页 |
·激光雷达的应用研究 | 第12-14页 |
·灰霾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卫星资料估算地面颗粒物浓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微脉冲激光雷达介绍及信号处理 | 第18-30页 |
·微脉冲激光雷达组成 | 第18-19页 |
·微脉冲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激光雷达信号处理 | 第22-30页 |
第三章 微脉冲激光雷达算法介绍 | 第30-37页 |
·气溶胶消光系数反演方法 | 第30-34页 |
·Collis方法和Klett方法 | 第30页 |
·Fernald方法 | 第30-31页 |
·Welton方法 | 第31-33页 |
·参考高度的选择 | 第33页 |
·大气空气分子光学参数计算 | 第33-34页 |
·大气边界层高度(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ABLH)算法 | 第34-37页 |
·梯度法和二次求导方法 | 第34页 |
·归一化梯度法 | 第34页 |
·小波协方差变换方法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南京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 第37-48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37页 |
·灰霾期间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 | 第37-39页 |
·气象条件分析 | 第39-40页 |
·灰霾过程ABLH与温度、PM_(2.5)浓度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气溶胶消光系数、ABLH反演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灰霾过程气溶胶消光系数、ABLH分析 | 第42-44页 |
·灰霾天与非灰霾天气溶胶消光系数、ABLH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一种基于卫星资料和激光雷达估算地面颗粒物浓度的方法 | 第48-58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8-49页 |
·方法介绍 | 第49-51页 |
·获取地面消光系数方法1(AOD/ABLH) | 第49-50页 |
·获取地面消光系数方法2(消光系数廓线) | 第50-51页 |
·PM_(2.5)与AOD、不同方法反演的地面消光系数相关性分析 | 第51-54页 |
·PM_(10)与AOD、不同方法反演的地面消光系数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湿度订正 | 第55-56页 |
·估算颗粒物浓度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文章主要结论 | 第5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8-59页 |
·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