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效应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1 导论第16-3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研究背景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9-31页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9-23页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第23-3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30-31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1-34页
     ·研究思路第31-33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论文创新点第34-36页
2 基本理论问题分析第36-52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36-39页
     ·城镇化第36-37页
     ·新型城镇化第37-38页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第38页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第38-39页
   ·相关基础理论第39-51页
     ·城市化理论第39-42页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第42-47页
     ·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第47-49页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理论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3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52-69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第52-58页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稳步提升趋势明显第52-54页
     ·人口流动加速,双向转移趋势明显第54-55页
     ·城镇化方式发生转变,民生型城镇化成为主流第55页
     ·城镇空间集聚水平提高,城市群成为主体形态第55-56页
     ·城镇建设投资稳步增长,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第56-57页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空间体系逐步完善第57-58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8-63页
     ·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城镇化的质与量失衡第58-59页
     ·房地产化愈演愈烈,土地城镇化加速进行第59-60页
     ·城乡发展不协调,严重失衡第60-61页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下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第61页
     ·系列性的社会矛盾激化第61-62页
     ·城镇治理水平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足第62-63页
   ·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揭示第63-66页
     ·主体行为的认识误区第63-64页
     ·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的因素解析第64-65页
     ·制度动力的因素分析第65-66页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转变第66-68页
     ·由单维度动力机制向多维度转变第66-67页
     ·由外生型动力机制向内外兼备型转变第67页
     ·由被动型动力机制向主动型转变第67-68页
     ·由产业发展数量型动力机制向质量型转变第68页
   ·小结第68-69页
4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第69-89页
   ·城镇化动力机制的运行原理第69-71页
     ·以人为本第69-70页
     ·城乡一体化第70页
     ·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第70-71页
     ·系统综合运行第71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计量模型分析第71-85页
     ·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第71-76页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第76-83页
     ·动力因素间的协调性分析第83-85页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第85-87页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机制第85-86页
     ·收入和福利水平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机制第86页
     ·公共需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第86-87页
     ·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第87页
   ·小结第87-89页
5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第89-107页
   ·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89-93页
     ·新型城镇化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89-90页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90-91页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第91-92页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92-93页
   ·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第93-102页
     ·模型的设定第93-94页
     ·实证检验第94-96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96-102页
   ·新型城镇化引致的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第102-106页
     ·非均衡型向均衡型转变第102-103页
     ·发展的区块性向连绵体转变第103-104页
     ·发展的圈层式向网络化转变第104-105页
     ·发展的不协调向协调性转变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6 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107-123页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第107-110页
     ·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优势发挥第107-108页
     ·以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为发展动力第108页
     ·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动力第108-109页
     ·以完善的交通体系为引导第109-110页
   ·日本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第110-113页
     ·市场选择基础上的政府参与机制第110页
     ·以工业化发展为推动机制第110-111页
     ·以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基础保障第111-112页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协同性发展第112页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相结合第112-113页
   ·欧洲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第113-115页
     ·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第113页
     ·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持续动力第113-114页
     ·推进可持续的低碳交通体系第114-115页
     ·以城乡一体化为内生动力第115页
   ·拉美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第115-118页
     ·缺乏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动力第116页
     ·缺乏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第116-117页
     ·缺乏政府的合理调控和引导第117-118页
     ·缺乏产业的支撑作用第118页
   ·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启示第118-122页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动力第119页
     ·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第119-120页
     ·产业集群及结构优化升级是城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第120页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第120-121页
     ·政府宏观调控是城镇化发展的外在动力第121页
     ·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121-122页
   ·小结第122-123页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123-139页
   ·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走内生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123-125页
     ·坚持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第123-124页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第124-125页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优势第125页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与高级化第125-128页
     ·调整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第126页
     ·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第126-127页
     ·促进产业发展的质量化第127-128页
   ·实现城镇经济发展的质量化,提升社会成员福利水平第128-130页
     ·调整城镇经济发展战略第128-129页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第129-130页
     ·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机制第130页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共需求第130-133页
     ·建立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131页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第131-132页
     ·创建新的基础设施经营机制第132-133页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走环保低碳的绿色城镇化之路第133-135页
     ·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城镇建设第133-134页
     ·推进智慧型城镇建设第134页
     ·建立绿色城镇经济体系第134-135页
   ·强化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效应,推动其高质量运行第135-138页
     ·组织和成立城镇合作平台第135-136页
     ·构建城镇政府间的横向网络组织第136-137页
     ·优化城市群的形态和空间布局第137-138页
   ·小结第138-139页
8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第139-143页
   ·结论第139-141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41-143页
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2页
后记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计量分析
下一篇: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