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计量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0页
   ·选题背景第19-21页
   ·选题意义第21-2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2-35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22-30页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30-35页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35-40页
     ·研究思路第35-36页
     ·研究框架第36-40页
第2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第40-54页
   ·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第40-44页
     ·推拉模型第41-42页
     ·劳动力迁移决策模型第42-43页
     ·新经济迁移理论第43-44页
     ·自选择模型第44页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理论第44-52页
     ·刘易斯模型第44-47页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第47-49页
     ·乔根森模型第49页
     ·库兹涅茨倒U理论第49-50页
     ·托达罗模型第50-52页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52页
   ·国际上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54-70页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第54-63页
     ·中国流动劳动力结构性变动第54-58页
     ·我国流动劳动力就业状况变动第58-63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第63-68页
     ·从事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结构劣化,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困难第63-65页
     ·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第65页
     ·农民工的代际更替第65-66页
     ·农民工的权益缺乏保障第66-6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拐点的宏观验证第70-91页
   ·农业总产出曲线模型第71-81页
     ·农业总产出曲线与刘易斯转折点第72-74页
     ·农业劳动力市场状况第74-76页
     ·农业总产出曲线模型第76-81页
   ·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供给曲线第81-87页
     ·全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供给曲线第82-83页
     ·区域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供给曲线第83-87页
   ·中国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曲线与刘易斯转折点第87-89页
     ·全国、城镇以及农村基尼系数第87-88页
     ·全国和城镇的库兹涅茨曲线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拐点的微观验证第91-104页
   ·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分析第92-93页
   ·考虑自选择和个体异质性面板模型的构建第93-100页
     ·基准模型第93-94页
     ·考虑自选择和个体异质性的面板模型第94-96页
     ·农民工工资变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6-100页
   ·家庭农业产出曲线与农业边际产出第100-103页
     ·家庭农业产出模型的建立第100-101页
     ·家庭农业劳动边际产出与农业实际工资的比较分析第101-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第104-115页
   ·劳动力流动的区位选择理论第105-106页
   ·劳动力流动对于收入影响计量模型的建立第106-109页
     ·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的计量模型第106-107页
     ·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处理效果模型第107-108页
     ·处理效果模型的估计过程第108-109页
   ·劳动力流动对于收入影响效果模型的估计结果第109-113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09-110页
     ·劳动力流动对于收入影响效果模型估计结果分析第110-11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综合影响及变迁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7章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待遇问题的计量分析第115-128页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16-119页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分割收入差距的动态分解模型第119-121页
     ·城市非技术工人和农民工之间收入差距的静态分解第119页
     ·城市非技术工人和农民工之间收入差距的动态分解第119-121页
   ·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分割收入差距的动态分解结果分析第121-126页
     ·数据说明第121-122页
     ·城市工人和农民工的静态收入差距第122-123页
     ·城市非技术工人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动态分解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8章 预期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第128-145页
   ·托达罗模型及其预期城乡收入差距第129-131页
   ·我国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131-135页
     ·模型设计第131-134页
     ·模型的估计过程第134-135页
   ·数据说明及分析第135-136页
     ·数据来源第135-136页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36页
   ·我国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第136-140页
     ·收入方程估计结果第137-139页
     ·结构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第139-140页
   ·基于我国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对劳动力自选择的效应分析第140-143页
     ·劳动力自选择对农村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第140-141页
     ·劳动力自选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141-142页
     ·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第142-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5-153页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45-148页
   ·政策建议第148-150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50-151页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51-15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8页
后记第168-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宏观级差地租及其调节研究--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一个政策思路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