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内外绿色交通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二、 国内外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三、 国内外政府绿色管理职能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一、 存在的创新点 | 第21页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绿色交通和政府绿色管理职能的理论分析 | 第22-31页 |
第一节 绿色交通的界定 | 第22-26页 |
一、 绿色交通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22-25页 |
二、 绿色交通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政府绿色管理职能理论研究 | 第26-31页 |
一、 政府绿色管理职能的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二、 政府绿色管理职能建设依据 | 第27-29页 |
三、 政府绿色管理职能履行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发展绿色交通和加强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发展绿色交通管理职能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一、 生态学基础 | 第31-33页 |
二、 交通社会学理论 | 第33-35页 |
三、 公共服务理论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职能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时代价值 | 第36-41页 |
一、 应对交通发展新问题的需要 | 第36-37页 |
二、 政府改革创新的新目标 | 第37-39页 |
三、 低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我国绿色交通问题及政府构建绿色交通现状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职能履行现状分析 | 第41-45页 |
一、 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41-44页 |
二、 我国政府绿色交通管理履行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发展绿色交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一、 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交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5页 |
二、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 第45-46页 |
三、 缺少健全系统并具有效率的职能机构 | 第46-47页 |
四、 政府的政绩冲动与官员的自利性剥离了政府的环保责任 | 第47-48页 |
五、 民众的宣传教育职能不到位,普遍缺乏绿色交通意识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加强与完善我国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职能的路径 | 第49-59页 |
第一节 健全政府绿色交通管理的价值观念和法律规范 | 第49-51页 |
一、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观念 | 第49-50页 |
二、 建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完善绿色交通管理公共服务财政体系 | 第51-52页 |
一、 构建绿色投资的财政政策 | 第51-52页 |
二、 完善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财政投入体系 | 第52页 |
第三节 提升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能力 | 第52-56页 |
一、 绿色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机制 | 第52-54页 |
二、 构建政府绿色交通管理的大部门运行机制 | 第54-55页 |
三、 合理划分政府绿色交通管理事权 | 第55页 |
四、 绿色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55-56页 |
第四节 多元问责—构建政府绿色交通管理责任的问责机制 | 第56-57页 |
一、 多元问责配合监督 | 第56页 |
二、 政府环保绩效考评机制 | 第56-57页 |
第五节 完善市场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交通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 | 第57-59页 |
一、 引入市场机制,合理划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 第57页 |
二、 加强公众参与力度,普及绿色交通生态意识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