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当前我国网络问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3页
绪论第13-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13-14页
  二、 选题意义第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三、 简要评述第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 主要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9-20页
  一、 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网络问政概述第20-31页
 第一节 网络问政的相关概念第20-23页
  一、 网络问政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二、 网络问政的主体与客体第21-22页
  三、 相关概念的区别第22-23页
 第二节 网络问政相关理论基础第23-25页
  一、 民主政治理论第23-24页
  二、 政府公信力第24-25页
 第三节 网络问政的特征第25-28页
  一、 网络问政的优势第25-27页
  二、 网络问政的弊端第27-28页
 第四节 网络问政的意义第28-31页
  一、 网络问政的理论意义第28-29页
  二、 网络问政的应用价值第29-31页
第二章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第31-43页
 第一节 我国网络问政的时代背景第31-34页
  一、 我国传统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改变第31-32页
  二、 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第32-33页
  三、 公民社会意识逐渐崛起第33-34页
 第二节 我国网络问政取得的成就第34-37页
  一、 民众问政取得成效第35页
  二、 我国传统政府管理方式逐渐改善第35-36页
  三、 网络问政条件和环境日渐成熟和完善第36-37页
 第三节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第37-43页
  一、 政府层面第37-39页
  二、 民众层面第39-40页
  三、 网络问政环境层面第40-43页
第三章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51页
 第一节 政府层面分析第43-46页
  一、 部分官员认识上存在误区第43-44页
  二、 政府信息不够透明化和公开化第44-45页
  三、 一些政府官员网络问政能力比较低第45页
  四、 网络问政中体系不健全 制度不完善第45-46页
 第二节 民众层面分析第46-48页
  一、 网民成分构成具有一定局限性第46-48页
  二、 部分网民非常规化参与第48页
 第三节 网络问政的软硬件环境分析第48-51页
  一、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距第49-50页
  二、 网络问政舆情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等特点第50-51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网络问政的对策思考第51-61页
 第一节 加强政府网络问政能力和宏观引导行为第51-56页
  一、 政府官员要重视网络民意第51-52页
  二、 加强政府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民主化和透明化第52-53页
  三、 政府官员要大力提高自身网络问政能力第53-54页
  四、 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建设第54-56页
 第二节 提高网民素质 汇聚有效民意第56-58页
  一、 加大宣传和教育 培养高素质网民第57页
  二、 规范网民参政行为 引导网民有序参与网络问政第57-58页
 第三节 营造良好网络问政环境第58-61页
  一、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 消弭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第58-59页
  二、 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向 积极监测引导网络舆论第59-61页
结束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绿色交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下一篇: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以江苏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