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评述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三、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引咎辞职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引咎辞职的基本内涵 | 第18-20页 |
一、 引咎辞职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引咎辞职与自愿辞职之比较 | 第19页 |
三、 引咎辞职与责令辞职之比较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引咎辞职的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一、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0-22页 |
二、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历史回溯与现状分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历史回溯 | 第24-25页 |
一、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首次提出 | 第24-25页 |
二、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逐渐形成 | 第25页 |
三、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25页 |
第二节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一、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法律解读 | 第26-29页 |
二、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概况 | 第29-30页 |
三、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四、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美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情况与经验借鉴 | 第37-41页 |
第一节 美国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37-38页 |
一、 美国近代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37-38页 |
二、 美国现代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38页 |
第二节 美国引咎辞职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一、 公务员责任划分明确 | 第38-39页 |
二、 民众在引咎辞职的全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第39-40页 |
三、 舆论媒体的自由表达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对策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 第41-43页 |
一、 科学划分引咎辞职的界限 | 第41-42页 |
二、 明确引咎辞职的受理主体 | 第42页 |
三、 确立引咎辞职的合理程序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的执行过程 | 第43-44页 |
一、 完善引咎辞职实施的准备工作 | 第43页 |
二、 完善引咎辞职实施的控制工作 | 第43-44页 |
三、 完善引咎辞职实施的后续工作 | 第44页 |
第三节 营造引咎辞职制度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 第44-47页 |
一、 政务公开 | 第44-45页 |
二、 公众参与 | 第45页 |
三、 媒体监督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