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主题和视角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质量控制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质量管理控制的含义 | 第12页 |
·质量管理控制理论的一般发展 | 第12-14页 |
·质量控制理论的演变过程 | 第12页 |
·混合经济期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2-13页 |
·经济全球化时期质量管理控制 | 第13-14页 |
·我国质量管理控制理论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现状及评价 | 第16-21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历史沿革 | 第16-18页 |
·质量管理控制发展概况 | 第16页 |
·市场环境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阶段化创新 | 第17-18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改革的现状 | 第18-19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改革的方向 | 第18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基本评价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借鉴 | 第21-26页 |
·国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第21-22页 |
·国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 | 第21-22页 |
·国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共性特征 | 第22页 |
·国内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第22-23页 |
·国内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体制基本现状 | 第22-23页 |
·国内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特点 | 第23页 |
·国内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借鉴意义 | 第23-26页 |
·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划分职能 | 第24页 |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 第24-26页 |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改革建议 | 第26-31页 |
·以路为单位、统一机构、整合资源,实现路管一体化 | 第26-27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资源整合措施 | 第26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需要建立完善机构 | 第26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依法规范管理 | 第26-27页 |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市场化进程 | 第27-29页 |
·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 第27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公路勘察单位主体活力 | 第27-28页 |
·优化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 第28-29页 |
·追求公共利益,构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控制 | 第29-31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立新型质量控制平台 | 第29页 |
·新质量控制的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公共利益观建设 | 第29-31页 |
第六章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勘察的质量管理控制案例及分析 | 第31-40页 |
·福安至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现状 | 第31-35页 |
·项目概况 | 第31-32页 |
·勘察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 第32页 |
·勘察过程 | 第32-33页 |
·勘察工作量 | 第33-34页 |
·工程地质评价 | 第34-35页 |
·福安至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工程地质勘察方案不合理 | 第35-36页 |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 | 第36页 |
·勘察深度不够、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 | 第36-37页 |
·福安至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缺少统筹,缺乏效率 | 第37页 |
·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缺乏活力 | 第37页 |
·缺少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特点 | 第37-38页 |
·福安至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的改进对策 | 第38-40页 |
·增强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质量管控效能 | 第38-39页 |
·理顺勘察企业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