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变迁--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第二节 媒介形象概念界定第8-9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9-13页
  一、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成果第9-11页
  二、中国女排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第四节 理论背景第13-16页
  一、框架理论第13-14页
  二、新闻框架第14-16页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20页
  一、研究目的第16页
  二、研究问题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8页
  四、样本与分析单位第18-20页
 第六节 研究不足第20-21页
第二章 媒介文本:《人民日报》对中国女排报道的框架要素分析第21-30页
 第一节 报道数量第21-22页
 第二节 报道体裁第22-24页
 第三节 报道版面第24-25页
 第四节 报道主题第25-26页
 第五节 报道倾向第26-28页
 第六节 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历史钩沉: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变迁轨迹第30-47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至80年代末:泛政治化的英雄主义形象第30-38页
  一、将“女排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特质的高大形象渲染第31-33页
  二、“女排精神”成为党和政府指导和鼓舞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第33-35页
  三、女排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代表第35-38页
 第二节 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政治意义的逐渐淡化与商业形象的显现第38-41页
  一、报道回归真实性,泛政治化形象淡化第39页
  二、商业化形象的显现第39-41页
 第三节 2000年以来:多元化形象的嬗变与普通运动队形象的回归第41-47页
  一、多元化形象的嬗变第42-43页
  二、普通运动队的形象回归第43-44页
  三、“女排精神”的重新定位与诠释第44-47页
第四章 背景图绘:女排媒介形象变迁的原因探寻第47-53页
 第一节 宏观层面:社会转型与人文环境的变化第47-49页
 第二节 微观层面:媒介、中国女排与受众的心理变化第49-53页
  一、媒介功能的转化第49-50页
  二、女排自身的变化第50-51页
  三、受众观念的变化第51-53页
第五章 启示与结语第53-59页
 第一节 女排媒介形象变迁的启示第53-56页
  一、“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媒介形象贯穿始终的核心内涵第53-54页
  二、体育新闻报道热要适度、冷要客观第54-55页
  三、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促进体育运动发展的助推作用第55-56页
 第二节 结语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分析
下一篇:电沉积法制备硫系化合物薄膜材料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