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请求研究--以我国民诉立法与司法实践为中心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引言第17-22页
 一、研究理由与意义第17-19页
 二、研究现状第19-22页
第一章 诉讼请求的内涵辨析及其基本分类第22-49页
 第一节 诉讼请求的概念第22-29页
  一、国内诉讼请求之概念及其评析第22-25页
  二、关于诉讼请求的域外表述第25-29页
 第二节 诉讼请求与诉第29-37页
  一、诉的各种定义第29-31页
  二、诉的本质探究第31-34页
  三、诉讼请求与诉之关系界定第34-37页
 第三节 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第37-44页
  一、诉讼标的学说简述第37-40页
  二、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彼此关系之争议第40-42页
  三、诉讼请求与"诉讼上请求"第42-43页
  四、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彼此关系之界定第43-44页
 第四节 诉讼请求的基本分类第44-49页
  一、确认请求、给付请求与变更请求第44-46页
  二、主位请求与备位请求第46-47页
  三、本诉请求、反诉请求、参加之诉请求、上诉请求、再审之诉请求第47-49页
第二章 诉讼请求的功能及其确定第49-62页
 第一节 诉讼请求的功能第49-52页
  一、表明起诉目的第49-50页
  二、指引诉辩方向第50-51页
  三、限定案件审理及裁判范围第51-52页
 第二节 诉讼请求的确定第52-62页
  一、诉讼请求确定概述第52-55页
  二、诉讼理由与诉讼请求确定第55-58页
  三、选择性诉讼请求之探析第58-62页
第三章 放弃及变更诉讼请求第62-102页
 第一节 放弃诉讼请求第62-67页
  一、放弃诉讼请求的内涵及分类第62-63页
  二、放弃诉讼请求与撤诉第63-65页
  三、对放弃诉讼请求的处理第65-67页
 第二节 变更诉讼请求概述第67-74页
  一、变更诉讼请求与相关概念之辨析第68-71页
  二、变更诉讼请求的类型第71-73页
  三、变更诉讼请求的价值第73-74页
 第三节 变更诉讼请求的条件第74-89页
  一、德、日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诉之变更条件概述第74-78页
  二、对我国变更诉讼请求规则的评析第78-81页
  三、一审程序中变更诉讼请求的条件第81-84页
  四、二审程序中能否变更诉讼请求第84-86页
  五、再审程序中能否变更诉讼请求第86-89页
 第四节 告知变更诉讼请求与释明及中间判决第89-102页
  一、两则案例引出的问题第89-90页
  二、告知变更诉讼请求的利弊分析第90-92页
  三、告知变更诉讼请求与释明第92-95页
  四、告知变更诉讼请求与中间判决第95-102页
第四章 反驳及承认诉讼请求第102-110页
 第一节 反驳诉讼请求第102-104页
  一、反驳诉讼请求、反驳与抗辩第102-103页
  二、反驳诉讼请求与反诉第103-104页
 第二节 承认诉讼请求第104-110页
  一、承认诉讼请求的性质及特点第104-105页
  二、承认诉讼请求的要件第105-107页
  三、承认诉讼请求的效力第107-110页
第五章 合并诉讼请求及其处置第110-131页
 第一节 合并诉讼请求的含义及其类型第110-119页
  一、合并诉讼请求与诉之合并第110-112页
  二、合并诉讼请求的学理类型第112-118页
  三、我国民诉法上的合并诉讼请求第118-119页
 第二节 诉讼请求之单纯合并第119-124页
  一、诉讼请求单纯合并之具体情形第119-120页
  二、诉讼请求单纯合并之要件第120-122页
  三、诉讼请求单纯合并之审理与裁判第122-124页
 第三节 诉讼请求之预备合并第124-131页
  一、诉讼请求预备合并之含义及其合法性第125-126页
  二、主位诉讼请求与备位诉讼请求之关系第126-128页
  三、主位诉讼请求与备位诉讼请求之审理与裁判第128-129页
  四、法院裁判及当事人上诉之效力第129-131页
第六章 漏判诉讼请求及其补救第131-151页
 第一节 漏判诉讼请求概述第131-137页
  一、漏判诉讼请求之概念辨析第131-133页
  二、漏判诉讼请求之判断与识别第133-135页
  三、漏判诉讼请求与诉讼请求的可分性第135-137页
 第二节 漏判诉讼请求之补救第137-151页
  一、有关漏判诉讼请求的各种补救制度第137-141页
  二、对有关补救制度的评析第141-146页
  三、补充判决制度的有关程序问题第146-151页
结语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59-160页
后记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分析与制度构造--以利益主体为视角
下一篇: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从“公地悲剧”到“公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