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算法研究 | 第12-35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原理 | 第12-13页 |
| ·FXLMS算法 | 第13-14页 |
| ·不需要次级通道估计的DSLMS和QDSLMS算法 | 第14-16页 |
| ·多频率噪声抵消器结构改进及多谐波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 | 第16-20页 |
| ·噪声频率变化跟踪及其控制 | 第20-28页 |
| ·基本的Pulse-Pair算法 | 第20-21页 |
| ·基于Pulse-Pair的改进算法 | 第21-24页 |
| ·Pulse-Pair及其改进算法应用于实频率估计 | 第24-27页 |
| ·噪声频率变化跟踪及其控制完整框图 | 第27-28页 |
| ·计算机仿真 | 第28-34页 |
| ·多频率噪声有源抵消器改进结构性能仿真 | 第28-29页 |
| ·FXLMS算法性能仿真 | 第29-30页 |
| ·QDSLMS算法性能仿真 | 第30-32页 |
| ·噪声频率有变化条件下的算法仿真 | 第32-33页 |
| ·宽带信号控制仿真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35-56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实验设备清单及相关参数 | 第35-36页 |
| ·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41页 |
| ·激振器功率放大器设计 | 第36-37页 |
| ·压电陶瓷片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 第37-41页 |
| ·多通道信号处理板的硬件连接 | 第41-45页 |
| ·ADC芯片及连接方式介绍 | 第43-44页 |
| ·DAC芯片及连接方式介绍 | 第44-45页 |
| ·多通道信号处理板的软件配置 | 第45-50页 |
| ·采集信号的EDMA传输 | 第46-47页 |
| ·AD5360 和McBSP0 的配置 | 第47-48页 |
| ·AD73360 和McBSP1 的配置 | 第48-49页 |
| ·信号重构滤波器组的时钟设置 | 第49-50页 |
| ·多通道信号处理板测试 | 第50-51页 |
| ·控制算法编写及优化 | 第51-55页 |
| ·正弦余弦信号的产生 | 第51-53页 |
| ·控制算法软件结构 | 第53-54页 |
| ·程序代码优化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6-69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数据的采集及辨识 | 第56-58页 |
| ·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的数据采集 | 第56-57页 |
| ·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的辨识 | 第57-58页 |
| ·误差传感器的位置和次级力源选择 | 第58-60页 |
| ·误差传感器最优布放点和最佳次级力源的筛选 | 第58-59页 |
| ·误差传感器最优布放点和最佳次级力源的确定 | 第59-60页 |
| ·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 ·实验的系统的搭建框图 | 第60页 |
| ·误差传感器和次级力源的选择实验 | 第60-63页 |
| ·单频和多谐波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实验 | 第63-66页 |
| ·基频跟踪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实验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