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基础概述 | 第15-51页 |
第一节 宋代出使文学概念的提出 | 第15-18页 |
一、 宋代出使文学具有相同并特殊的创作主体 | 第15-16页 |
二、 宋代出使文学具有相同且特定的创作客体 | 第16-17页 |
三、 宋代出使文学真实的反映了客观现实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一、 宋代对外关系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二、 出使诗、词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三、 出使行程录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宋与周边国家关系简析 | 第25-38页 |
一、 宋辽关系 | 第25-30页 |
二、 宋金关系 | 第30-32页 |
三、 宋丽关系 | 第32-35页 |
四、 宋与其他国家关系 | 第35-38页 |
第四节 宋代官员出使概况 | 第38-51页 |
一、 使臣名称 | 第38-41页 |
二、 使臣选任 | 第41-42页 |
三、 使臣行程与期限 | 第42-44页 |
四、 使臣交往礼仪 | 第44-46页 |
五、 交聘礼物 | 第46-51页 |
第二章 宋代出使行程录概述与分析 | 第51-87页 |
第一节 出使行程录概述 | 第51-56页 |
第二节 出使行程录内容简析 | 第56-82页 |
一、 出使国家的社会政治军事 | 第56-67页 |
二、 出使国家经济状况 | 第67-70页 |
三、 出使国家社会生活状况 | 第70-82页 |
第三节 出使行程录特点 | 第82-87页 |
一、 形式的规定性 | 第82-83页 |
二、 内容的系统性 | 第83-84页 |
三、 应用价值的广泛性 | 第84-87页 |
第三章 宋代出使诗研究 | 第87-127页 |
第一节 宋代出使诗概述 | 第87-92页 |
第二节 出使诗中的景观与风俗 | 第92-109页 |
一、 自然景物 | 第92-96页 |
二、 人文景观 | 第96-103页 |
三、 乡风民俗 | 第103-109页 |
第三节 出使诗中的眷恋与思念 | 第109-114页 |
一、 思念在艰辛旅途上 | 第109-111页 |
二、 思念在传统佳节时 | 第111-113页 |
三、 思念在南宋遗民中 | 第113-114页 |
第四节 出使诗中的意象与内涵 | 第114-121页 |
一、 始终没变的大国情怀 | 第115-117页 |
二、 南北共同的和平企盼 | 第117-119页 |
三、 苦涩无奈的屈辱之感 | 第119-121页 |
第五节 宋代使辽、金诗之异同 | 第121-127页 |
一、 同是记录异国风情,创作的视角却不尽相同 | 第121页 |
二、 同是倾述思念之情,使金诗承载的内容更丰厚 | 第121-123页 |
三、 同是呼吁和平,但预期国家统一的基调有所不同 | 第123-127页 |
第四章 宋代出使词研究 | 第127-143页 |
第一节 宋代出使词概述 | 第127-130页 |
第二节 宋代出使词内容分析 | 第130-138页 |
一、 咏物词 | 第130-133页 |
二、 节序词 | 第133-135页 |
三、 咏怀词 | 第135-138页 |
第三节 宋代出使词特点 | 第138-143页 |
一、 多以咏物为载体 | 第138-139页 |
二、 多以思念为主题 | 第139-140页 |
三、 多以幽怨伤感为基调 | 第140-143页 |
第五章 宋代出使文学的意义 | 第143-153页 |
第一节 出使文学自身意义 | 第143-148页 |
一、 出使诗丰富、繁荣了宋代诗坛 | 第143-146页 |
二、 出使行程录促进“行记”文体的繁荣 | 第146-147页 |
三、 出使文学促进了出使国家文化的发展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出使文学对相关研究的史料价值 | 第148-153页 |
一、 出使国家政治与军事状况的研究史料 | 第148-149页 |
二、 出使国家文化习俗的研究史料 | 第149-150页 |
三、 出使国家交通状况的研究史料 | 第150-151页 |
四、 出使国家经济状况的研究史料 | 第151-153页 |
结论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73页 |
附录一:宋代出使诗汇总表 | 第173-189页 |
附件二:宋代出使词汇总表 | 第189-191页 |
导师简介 | 第191-19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