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重组Thermobifida fusca角质酶的高效胞外表达及其分子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角质酶概述第10-13页
     ·角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第10页
     ·角质酶的应用第10-11页
     ·角质酶的制备第11-13页
   ·大肠杆菌分泌表达重组蛋白概述第13-17页
     ·大肠杆菌蛋白分泌系统第13-16页
     ·强化蛋白分泌的策略第16-1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大肠杆菌 II 型分泌系统介导的角质酶的分泌表达第19-31页
   ·引言第19页
   ·材料和方法第19-23页
     ·菌株和质粒第19页
     ·试剂和仪器第19-20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0-21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1-22页
     ·定点突变第22页
     ·分析方法第22页
     ·不同细胞组分的制备第22-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Sec 途径介导的角质酶的分泌表达第23-24页
     ·Tat 途径介导的角质酶的分泌表达第24-26页
     ·采用不同策略处理细胞促进细胞内角质酶的释放第26-28页
     ·定点突变提高角质酶分泌性能的尝试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 I 型分泌系统介导的角质酶的分泌表达第31-42页
   ·引言第31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菌株和质粒第31页
     ·试剂和仪器第31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1-32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2页
     ·定点突变第32页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32页
     ·分析方法第32-33页
     ·不同细胞组分的制备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3-35页
     ·角质酶-HlyAs 的诱导表达第35-36页
     ·角质酶-HlyAs 的分离纯化第36-37页
     ·角质酶-HlyAs 的酶学性质第37-38页
     ·角质酶-HlyAs 的应用性能—棉织物的润湿性第38-39页
     ·重组大肠杆菌胞外表达角质酶-HlyAs 的 3 L 罐发酵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无信号肽介导的角质酶的“分泌”表达第42-51页
   ·引言第42页
   ·材料和方法第42-43页
     ·菌株和质粒第42页
     ·试剂和仪器第42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42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2页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2-43页
     ·分析方法第43页
     ·不同细胞组分的制备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3-44页
     ·角质酶NS的诱导表达第44-45页
     ·角质酶NS的分离纯化第45-46页
     ·角质酶NS的酶学定性第46-47页
     ·重组大肠杆菌胞外表达角质酶NS的 3 L 罐发酵第47页
     ·角质酶NS的基因优化及其表达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无信号肽介导的角质酶“分泌”机制的探究第51-64页
   ·前言第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菌株和质粒第51页
     ·试剂和仪器第51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51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51-52页
     ·定点突变第52页
     ·分析方法第52-53页
     ·不同细胞组分的制备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失活的角质酶NS突变体 S130A 的表达第53-55页
     ·角质酶具有磷脂水解活性第55-57页
     ·角质酶NS的表达对 E. coli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第57-58页
     ·角质酶NS的“分泌”属于非特异性渗漏第58-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共表达角质酶促进天然分泌型蛋白的胞外表达第64-77页
   ·引言第64页
   ·材料和方法第64-66页
     ·菌株和质粒第64页
     ·试剂和仪器第64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64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4-65页
     ·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65页
     ·分析方法第65-66页
     ·不同细胞组分的制备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木聚糖酶与角质酶的共表达第66-71页
     ·α-淀粉酶与角质酶的共表达第71-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主要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子改造及合成糖基化L-抗坏血酸
下一篇:Gibberella intermedia腈水解酶的克隆、鉴定及分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