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人格及人格理论的历史发展 | 第9-13页 |
一、人格 | 第9-10页 |
二、人格理论的历史发展 | 第10-13页 |
(一) 我国人格理论的历史溯源 | 第10-11页 |
(二) 国外人格理论的历史发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音乐类大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的人格比较 | 第13-18页 |
一、共性特征分析 | 第13-15页 |
(一) 主体性认知趋向 | 第13-14页 |
(二)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 第14页 |
(三) 思维敏捷追求理想 | 第14-15页 |
二、音乐类大学生的个性分析 | 第15-18页 |
(一) 情绪方面的分析 | 第15-16页 |
(二) 政治情感的分析 | 第16-17页 |
(三) 自我意识的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音乐类大学生人格的分析 | 第18-24页 |
一、人格心理层面的分析 | 第18-21页 |
(一) 认知方面的分析 | 第18-19页 |
(二) 情感方面的分析 | 第19-20页 |
(三) 气质方面的影响 | 第20页 |
(四) 意志方面的分析 | 第20-21页 |
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 客观方面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 个人方面的因素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音乐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 第24-34页 |
一、寓教于音乐教学 | 第24-26页 |
(一) 对音乐生进行“分类”教育 | 第24-25页 |
(二) 发挥专业教师的人格榜样作用 | 第25-26页 |
(三) 利用音乐的平台实施人格美育教育 | 第26页 |
二、健全道德人格 | 第26-28页 |
(一)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 第26-27页 |
(二)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27-28页 |
(三) 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 第28页 |
三、注重心理教育 | 第28-30页 |
(一) 掌握心理知识促进心理健康 | 第29页 |
(二) 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方式 | 第29页 |
(三) 增强调控能力排除心理障碍 | 第29-30页 |
四、正确引导个性 | 第30-32页 |
(一) 增强理性思考塑造完美性格 | 第30-31页 |
(二) 发展自我潜力陶养性格气质 | 第31-32页 |
(三) 培养创新理念施展音乐才华 | 第32页 |
五、丰富音乐实践活动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问卷调查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