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社会公德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9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第12-14页
  (一)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 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内涵及重要性第14-22页
 一、 社会公德概述第14-16页
  (一) 社会公德的内涵第14-15页
  (二) 社会公德的特点第15-16页
  (三) 社会公德的功能第16页
 二、 社会公德养成的内涵第16-20页
  (一) 社会公德养成内涵第17页
  (二) 社会公德养成内容第17-20页
 三、 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重要性第20-22页
  (一)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第20页
  (二) 是推动社会整体道德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动力第20-21页
  (三) 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第21-22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第22-32页
 一、 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第22-27页
  (一) 公共意识淡薄第22-23页
  (二) 乐于助人行为欠缺第23-24页
  (三) 保护环境意识缺乏第24页
  (四) 爱护公物观念不足第24-25页
  (五) 诚信缺失问题严重第25-26页
  (六) 法律意识仍需提高第26-27页
 二、 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32页
  (一) 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第27页
  (二)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第27-28页
  (三) 学校教育存在偏差第28-29页
  (四) 家庭教育的错位第29-30页
  (五) 大学生自身内在动力不足第30-32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路径选择第32-40页
 一、 确立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指导思想第32-33页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33-35页
  (一) 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第33页
  (二) 完善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第33-34页
  (三) 健全社会公德奖惩管理机制第34-35页
 三、 强化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第35-37页
  (一) 优化社会公德养成的校园环境第35页
  (二) 完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第35-36页
  (三) 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第36-37页
  (四) 提升教师道德修养水平第37页
 四、 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公德养成的影响第37-38页
  (一) 提升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第37页
  (二)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37-38页
  (三) 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第38页
 五、 大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第38-40页
  (一) 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社会公德意识第39页
  (二) 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行为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6页
个人简介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死刑存废问题的伦理探析
下一篇:反刻板印象及情绪对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