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技术 | 第12-15页 |
·激光跟踪仪测量技术 | 第12-14页 |
·经纬仪测量技术 | 第14页 |
·室内 GPS 测量技术 | 第14-15页 |
·大尺寸测量技术与机器视觉组合测量的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7-21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摄像机角度的激光初始引导 | 第21-32页 |
·引言 | 第21页 |
·云台摄像搜寻系统 | 第21-25页 |
·图像采集与摄像机成像模型 | 第21-24页 |
·云台控制部分 | 第24-25页 |
·激光跟踪仪跟踪测量系统 | 第25-28页 |
·激光跟踪仪的组成 | 第25页 |
·系统基本原理 | 第25-28页 |
·激光跟踪仪主要性能参数 | 第28页 |
·激光初始引导过程的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云台朝远离激光跟踪仪一侧搜寻 | 第29-31页 |
·云台朝激光跟踪仪一侧搜寻和垂直搜寻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图像处理与激光检测跟踪 | 第32-50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33-37页 |
·噪声模型 | 第33-35页 |
·空间平滑滤波 | 第35-37页 |
·激光点目标检测 | 第37-41页 |
·帧间差算法 | 第37-40页 |
·重心法求质心坐标 | 第40-41页 |
·激光光斑跟踪 | 第41-45页 |
·激光图像分割 | 第41-42页 |
·OTSU 法自动阈值分割 | 第42-43页 |
·波门跟踪 | 第43-45页 |
·形态学处理 | 第45-49页 |
·膨胀 | 第46-47页 |
·腐蚀 | 第47-48页 |
·开操作和闭操作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激光对目标靶球的自动瞄准与定位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激光运动模型的数学分析 | 第50-55页 |
·驱动角度大小与激光光斑像素偏差的关系 | 第50-53页 |
·驱动方向与激光光斑像素移动轨迹的关系 | 第53-54页 |
·激光光斑移动轨迹斜率 | 第54-55页 |
·激光自动瞄准方法 | 第55-58页 |
·激光点逐次逼近模型 | 第56-57页 |
·激光点离散点插值模型 | 第57-58页 |
·激光跟踪仪自搜索精确对中定位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激光跟踪仪可视化自动定位软件开发与误差分析 | 第61-73页 |
·引言 | 第61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1-62页 |
·激光跟踪仪可视化定位软件的设计 | 第62-65页 |
·软件流程设计 | 第62-63页 |
·可视化定位软件模块设计 | 第63-65页 |
·软件界面设计 | 第65页 |
·实验验证 | 第65-70页 |
·误差分析 | 第70-71页 |
·初始引导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70-71页 |
·自动瞄准与定位精度影响因素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