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导言第12-24页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12-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5-19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4页
  一、研究思路第20-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三、创新之处第22-24页
第一章 “颜色革命”发生的背景第24-51页
 第一节 “颜色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第24-40页
  一、苏东剧变的过程第25-37页
  二、苏东剧变的特点第37-40页
 第二节 “颜色革命”发生的政治背景:引入西方民主体制第40-51页
  一、西方民主的涵义第40-42页
  二、西方民主的基本制度与机制第42-51页
第二章 “颜色革命”的特征与实质第51-73页
 第一节 “颜色革命”概述第51-60页
  一、“颜色革命”为何物第51页
  二、“颜色革命”的发展脉络第51-60页
 第二节 “颜色革命”的特征第60-67页
  一、以“部分民主”国家为目标第60-61页
  二、以选举为突破口第61-62页
  三、以西方国家为后盾第62-64页
  四、网络、媒体作用突出第64-67页
 第三节 “颜色革命”的实质第67-73页
  一、“颜色革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第67-68页
  二、新一轮的“和平演变”第68-73页
第三章 “颜色革命”爆发的诱因分析第73-109页
 第一节 “颜色革命”爆发的内在诱因第73-82页
  一、社会问题尖锐,人民生活贫困第73-77页
  二、腐败现象突出,政府失信于民第77-79页
  三、种族问题深化,地区矛盾爆发第79-82页
 第二节 “颜色革命”爆发的外在诱因第82-96页
  一、美俄地缘政治博弈第82-86页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第86-92页
  三、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第92-96页
 第三节 西方国家发动“颜色革命”的理论支撑第96-109页
  一、临界点机制第97-100页
  二、精英决定论第100-102页
  三、选举革命的国际扩散第102-109页
第四章 “颜色革命”产生的影响第109-131页
 第一节 “颜色革命”对发生国产生的影响第109-115页
  一、“颜色革命”对格鲁吉亚产生的影响第109-111页
  二、“颜色革命”对乌克兰产生的影响第111-113页
  三、“颜色革命”对吉尔吉斯斯坦产生的影响第113-115页
 第二节 “颜色革命”对独联体及其他国家产生的影第115-121页
  一、“颜色革命”导致其他国家政治动荡第115-118页
  二、独联体国家积极应对“颜色革命”第118-121页
 第三节 “颜色革命”对俄国、美国、中国产生的影响第121-131页
  一、“颜色革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第121-124页
  二、“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第124-127页
  三、“颜色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第127-131页
第五章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严防西方政治势力渗透第131-158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第131-137页
  一、民主概念的科学规定第131-133页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根本区别第133-135页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第135-137页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第137-144页
  一、党内民主建设得到加强第137-139页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第139-141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序发展第141-143页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第143-144页
 第三节 以民生、民主建设抵御西方政治渗透第144-158页
  一、“颜色革命”的警示第144-147页
  二、依靠经济发展,努力提高民生发展水平第147-152页
  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152-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陆贽治国理念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