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厌氧发酵生棉粕降低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棉粕特性 | 第10-14页 |
·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分级 | 第10-11页 |
·营养价值 | 第10页 |
·分级 | 第10-11页 |
·影响棉籽粕饲用的抗营养因子 | 第11-14页 |
·棉酚及其抗营养特性 | 第11-13页 |
·植酸 | 第13页 |
·单宁 | 第13-14页 |
·环丙烯脂肪酸 | 第14页 |
·非淀粉多糖 | 第14页 |
2 棉粕饲用品质改良的途径 | 第14-18页 |
·物理方法 | 第14-15页 |
·蒸煮法 | 第14页 |
·螺旋压榨法 | 第14-15页 |
·膨化法 | 第15页 |
·旋液分离法 | 第15页 |
·化学方法 | 第15-16页 |
·硫酸亚铁法 | 第15页 |
·碱处理法 | 第15-16页 |
·氧化法 | 第16页 |
·尿素处理法 | 第16页 |
·有机溶剂浸出法 | 第16页 |
·生物法 | 第16-18页 |
·棉花育种与基因技术的利用 | 第16-17页 |
·微生物发酵法 | 第17-18页 |
·坑埋发酵法 | 第17页 |
·瘤胃液微生物法 | 第17页 |
·微生物固态发酵法 | 第17-18页 |
3 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 第18-20页 |
·熟料发酵 | 第18-19页 |
·生料发酵 | 第19页 |
·好氧发酵 | 第19页 |
·厌氧发酵 | 第19-20页 |
4 发酵脱毒机理研究 | 第20页 |
5 发酵棉籽粕前景展望 | 第20-21页 |
1 引言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试验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试验菌种 | 第23页 |
·试验原料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的筛选 | 第24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24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24-25页 |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24页 |
·菌种培养方法 | 第24页 |
·发酵罐培养方法 | 第24页 |
·活菌数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正交优化试验 | 第25页 |
·生棉籽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25-26页 |
·棉籽粕固态厌氧发酵试验方法 | 第25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25-26页 |
·响应面优化 | 第26页 |
·游离棉酚降解机制研究 | 第26-27页 |
·各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的筛选 | 第28-29页 |
·游离棉酚降解株初筛 | 第28-29页 |
·游离棉酚降解株复筛 | 第29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生理生化鉴定 | 第29-30页 |
·游离棉酚降解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30-32页 |
·EF-24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 第30-31页 |
·EF-24 培养条件优化 | 第31-32页 |
·生棉籽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32-38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2-35页 |
·料水比对棉粕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初始 pH 值对棉粕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发酵时间对棉粕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接种量对棉粕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发酵温度对棉粕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响应面优化 | 第35-38页 |
·游离棉酚降解机制的研究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不同微生物对游离棉酚降解效果 | 第39页 |
·固态发酵棉粕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游离棉酚降解机制研究 | 第40-42页 |
5 论文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