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P-T事件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P-T生产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描述及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5-33页 |
| ·剖面描述 | 第16-30页 |
| ·东攀剖面 | 第16-23页 |
| ·新民剖面 | 第23-30页 |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 | 第33-37页 |
| ·主量元素的测试 | 第33页 |
| ·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测试 | 第33-34页 |
| ·TOC测试 | 第34页 |
| ·磁化率的测试 | 第34页 |
| ·矿物成分的分析 | 第34-35页 |
| ·菌藻的分析 | 第35页 |
| ·放射虫的处理方法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生产力指标的应用原理和使用范围 | 第37-41页 |
| ·陆源物质的扣除 | 第37页 |
| ·P | 第37-38页 |
| ·BA | 第38-39页 |
| ·Cu,ZN | 第39-40页 |
| ·生物SI和放射虫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华南深水相剖面的氧化还原变化 | 第41-46页 |
| ·各种氧化还原指标的原理 | 第41-43页 |
| ·U | 第41页 |
| ·V | 第41-42页 |
| ·Cr | 第42页 |
| ·Mo | 第42页 |
| ·REE | 第42-43页 |
| ·东攀剖面的氧化还原指示 | 第43-44页 |
| ·新民剖面的氧化还原指示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华南深水剖面的生产力的变化 | 第46-57页 |
| ·东攀剖面 | 第46-50页 |
| ·新民剖面 | 第50-53页 |
| ·定量计算生产力 | 第53-57页 |
| ·东攀剖面 | 第53-54页 |
| ·新民剖面 | 第54-57页 |
| 第七章 华南火山作用 | 第57-62页 |
| ·东攀剖面 | 第57-59页 |
| ·新民剖面 | 第59-62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附表一 新民剖面的主量元素和TOC的数据 | 第73-77页 |
| 附表二 新民剖面的部分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数据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