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工作量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 第18-34页 |
| ·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2页 |
|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 ·研究区地质简介 | 第19-22页 |
| ·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组成及结构 | 第22-30页 |
| ·物质组成 | 第22-26页 |
| ·物质结构 | 第26-30页 |
| ·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 | 第30-34页 |
| ·阿尔金北缘断裂系构造变形 | 第30-31页 |
| ·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北阿尔金新元古代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洋盆初始裂解 | 第34-45页 |
| ·阿尔金及邻区新元古代统一古陆的存在 | 第34-35页 |
| ·北阿尔金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作用 | 第35-45页 |
| ·剖面描述与样品采集 | 第35-36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36-37页 |
| ·火山岩喷发时代判定 | 第37-38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1页 |
|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判别 | 第41-43页 |
| ·地质意义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北阿尔金洋盆早古生代汇聚过程—俯冲消减碰撞 | 第45-68页 |
| ·剖面描述与样品采集 | 第45-48页 |
| ·玄武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8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48-49页 |
| ·年代学特征 | 第49-52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4页 |
|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判别 | 第54-58页 |
| ·碎屑岩构造环境探讨 | 第58-64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58-59页 |
| ·碎屑组分分析 | 第59-60页 |
| ·重矿物特征 | 第60-62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64页 |
| ·含放射虫硅质岩的时代约束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北阿尔金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拼演化过程 | 第68-75页 |
| ·概述 | 第68-69页 |
| ·构造年代学格架 | 第69-71页 |
| ·北阿尔金洋盆新元古-早古生代裂·拼演化过程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