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

汽车排放和超声场计量溯源的光电混合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20页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溯源现状第14-18页
     ·医用超声源输出安全性溯源现状第18-20页
   ·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第20-24页
第2章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原理第24-47页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第24-26页
     ·怠速法第24页
     ·ASM 简易稳态工况法第24-25页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工况法)第25-26页
     ·加载减速工况法(LUGDOWN 法)第26页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结构和技术要求第26-29页
   ·表征底盘测功机计量溯源的参数和要求第29-30页
   ·静态指标的校准第30-34页
     ·滚筒直径误差的校准第30-31页
     ·滚筒径向圆跳动量的校准第31-32页
     ·速度值的校准第32-33页
     ·扭力值的校准第33-34页
   ·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两种测量方法第34-37页
     ·飞轮拆卸测试法第34-36页
     ·恒功率两次加载滑行法第36-37页
   ·恒加载理论滑行时间计算第37-38页
   ·实验及验证数据第38-41页
     ·静态力校准第38-39页
     ·速度示值校准第39页
     ·排放底盘测功机速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第39-40页
     ·扭力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第40-41页
   ·光电编码器测速方法第41-46页
     ·常用的测速方法第41-45页
     ·常用数字测速方法评价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溯源第47-66页
   ·基本惯量的校准与分析第47-51页
     ·恒扭力两次加载滑行法第47-50页
     ·结果分析第50-51页
   ·恒载荷加载滑行时间第51-56页
     ·恒加载方法第51-53页
     ·预加载滑行试验的方法第53-56页
   ·变载荷加载滑行时间第56-58页
   ·内部损耗功率的校准第58页
   ·加载响应时间的校准第58-61页
     ·加载响应时间的校准第58-60页
     ·加载的速度点和制动力分析第60-6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实验条件第61页
     ·试验项目第61-64页
     ·滑行时间测量的不确定度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研究及溯源第66-91页
   ·基于光电技术的滑行时间测试仪的研究第66-82页
     ·概述第66-67页
     ·技术方案和指标第67页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原理和组成第67-69页
     ·光电编码器的测速原理第69页
     ·光电编码器抗振动测速方法第69-70页
     ·抗振动 M/T 测量方法第70-71页
     ·判断转向第71页
     ·速度信号的倍频电路第71-74页
     ·系统功能的设计第74-75页
     ·滑行时间的测量第75-82页
     ·接触式采样器第82页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溯源第82-86页
     ·滑行时间检测仪校准指标和方法的确定第83-84页
     ·速度测量误差的校准第84-85页
     ·滑行时间测量误差的校准第85-86页
     ·采样器转动轮直径的校准第86页
   ·试验数据及分析第86-89页
     ·校准滑行时间测试仪试验数据第86-88页
     ·采样器转动轮直径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第88-89页
   ·扫频信号发生器扫频时间测量方法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超声场计量溯源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研究第91-114页
   ·概述第91-92页
   ·光学测量超声场的常用方法第92-96页
   ·超声场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检测系统第96-98页
   ·超声场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理论分析第98-104页
     ·强度图复原出相位信息的算法分析第99-100页
     ·相位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分析第100-102页
     ·超声场中声压和折射率的关系分析第102-104页
   ·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检测超声场的实验研究第104-112页
     ·实验系统构建与初步结果第104-110页
     ·结果分析第110-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立与民营医院的医患信任--以江苏省G地两医院为例
下一篇:汽车核心企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