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白及形态特征与培育 | 第12-13页 |
1.2 白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第13页 |
1.3 花青素种类与功效 | 第13-14页 |
1.4 花青素结构与稳定性 | 第14-15页 |
1.5 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 第15-16页 |
1.6 采收期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 第16页 |
1.7 加工方法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1.8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8.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8.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白及花中花青素微波提取及pH示差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20-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0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1.3 方法 | 第20-22页 |
2.1.3.1 花青素的提取 | 第20-21页 |
2.1.3.2 pH示差法测定花青素条件优化 | 第21页 |
2.1.3.3 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21页 |
2.1.3.4 总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1.3.5 单因素试验 | 第21-22页 |
2.1.3.6 响应面试验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2.2.1 pH示差法测定花青素条件优化 | 第22-24页 |
2.2.1.1 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1.2 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2 花青素的提取次数 | 第24页 |
2.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4-27页 |
2.2.3.1 微波功率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2 甲醇浓度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2.3.3 微波时间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3.4 料液比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4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第27-31页 |
2.2.4.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2.4.2 响应面交互作用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2.2.4.3 最佳提取的条件与验证 | 第31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3 花期对白及花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2-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1.3 白及花的干燥速率 | 第33页 |
3.1.4 白及花质膜透性 | 第33-34页 |
3.1.5 白及花色差测定 | 第34页 |
3.1.6 白及花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34-36页 |
3.1.6.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35页 |
3.1.6.2 总酚含量测定 | 第35页 |
3.1.6.3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5页 |
3.1.6.4 总多糖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3.1.6.5 总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36页 |
3.1.7 白及花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3.1.7.1 HPLC色谱条件 | 第36-37页 |
3.1.7.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页 |
3.1.7.3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 第37页 |
3.1.8 白及花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37-39页 |
3.1.8.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3.1.8.2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37-38页 |
3.1.8.3 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测定 | 第38页 |
3.1.8.4 ABTS自由基清除力的测定 | 第38页 |
3.1.8.5 OH自由基清除力的测定 | 第38-39页 |
3.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3.2.1 白及花的干燥速率 | 第39-40页 |
3.2.2 白及花质膜透性 | 第40-41页 |
3.2.3 色差测定 | 第41-42页 |
3.2.4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3.2.5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 第43页 |
3.2.6 白及花醇提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43-47页 |
3.2.6.1 不同花期对还原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6.2 不同花期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6.3 不同花期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6.4 不同花期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7 醇提物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4 加工方法对白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50-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50页 |
4.1.3 白及花的干燥速率 | 第50-51页 |
4.1.4 白及花质膜透性 | 第51页 |
4.1.5 白及花色差测定 | 第51页 |
4.1.6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51页 |
4.1.7 白及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1.7.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4.1.7.2 总酚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1.7.3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1.7.4 总多糖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1.7.5 总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1.8 白及花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 第51-52页 |
4.1.9 白及花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52页 |
4.1.9.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2页 |
4.1.9.2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2页 |
4.1.9.3 DPPH自由基清除力 | 第52页 |
4.1.9.4 ABTS自由基清除力 | 第52页 |
4.1.9.5 OH自由基清除力 | 第52页 |
4.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4.2.1 白及花干燥速率 | 第52-53页 |
4.2.2 白及花质膜透性 | 第53-54页 |
4.2.3 色差测定 | 第54-56页 |
4.2.4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56-57页 |
4.2.5 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57-58页 |
4.2.6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4.2.7 白及花总酚体外抗氧化性能测定 | 第59-63页 |
4.2.7.1 干燥方式对还原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7.2 干燥方式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7.3 干燥方式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7.4 OH自由基清除力 | 第62-63页 |
4.2.8 白及花醇提物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64-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