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虹彩病毒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基因组测序及大鲵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縮略语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7页 |
1 大鲵疾病现状 | 第15-20页 |
·真菌性疾病 | 第16页 |
·大鲵细菌性疾病 | 第16-19页 |
·大鲵病毒性疾病 | 第19-20页 |
2 虹彩病毒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虹彩病毒的分类 | 第20-21页 |
·虹彩病毒的形态特征与结构 | 第21-24页 |
·虹彩病毒的理化性质 | 第24-25页 |
·虹彩病毒的分子特性 | 第25-28页 |
3 蛙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8-40页 |
·蛙病毒引起的两栖类动物疾病 | 第28-31页 |
·症状及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1页 |
·蛙病毒的分离与检测方法 | 第31-34页 |
·电镜技术 | 第31-32页 |
·细胞培养技术 | 第32-33页 |
·免疫学检测技术 | 第33-34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4-37页 |
·蛙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 | 第37-40页 |
4. 虹彩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 第40-43页 |
·基因组测序方法 | 第41-43页 |
·虹彩病毒基因组测序概况 | 第43页 |
5 大鲵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43-44页 |
6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44-47页 |
第二章 大鲵虹彩病毒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 第47-64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材料 | 第47-49页 |
·实验动物 | 第47-48页 |
·细胞系 | 第48页 |
·试剂与耗材 | 第48页 |
·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病鲵寄生虫检查与细菌分离 | 第49页 |
·病鲵组织匀浆液的制备 | 第49页 |
·细胞培养与病毒分离 | 第49-50页 |
·人工感染试验 | 第50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50-51页 |
·电镜观察 | 第51页 |
·病毒主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构建进化树 | 第51-52页 |
3 结果 | 第52-61页 |
·症状 | 第52-53页 |
·寄生虫检查与细菌分离 | 第53-54页 |
·病毒培养与分离 | 第54-55页 |
·人工感染试验 | 第55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55-58页 |
·电镜观察 | 第58-59页 |
·MCP基因克隆及进化树构建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4页 |
第三章 大鲵虹彩病毒特性分析及检测方法建立 | 第64-84页 |
1 前言 | 第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71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病毒与细胞系 | 第64-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67-71页 |
·病毒扩增及基因组DNA提取 | 第67页 |
·病毒的检测 | 第67-71页 |
3 结果 | 第71-81页 |
·病毒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71-75页 |
·病毒滴度测定 | 第71页 |
·热敏感性试验 | 第71-72页 |
·酸碱度敏感性试验 | 第72页 |
·有机溶剂敏感性试验 | 第72页 |
·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 | 第72页 |
·病毒的细胞敏感性试验 | 第72-73页 |
·病毒最适生长温度 | 第73-74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74页 |
·病毒形态的观察 | 第74-75页 |
·病毒的检测 | 第75-81页 |
·PCR检测 | 第75页 |
·巢氏PCR检测 | 第75-76页 |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76-77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77-78页 |
·LAMP检测 | 第78-81页 |
4. 讨论 | 第81-84页 |
第四章 大鲵虹彩病毒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 第84-99页 |
引言 | 第8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4-86页 |
·材料 | 第84页 |
·方法 | 第84-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6页 |
·病毒基因组特征 | 第86-87页 |
·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构 | 第87-93页 |
·病毒的点阵分析 | 第93-94页 |
·病毒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 | 第94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94-96页 |
·讨论 | 第96-99页 |
第五章 大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9-111页 |
1 前言 | 第99-10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6页 |
·材料 | 第100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100-101页 |
·磁珠富集法开发微卫星引物 | 第101-105页 |
·利用微卫星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3 结果 | 第106-109页 |
·微卫星引物分离 | 第106页 |
·大鲵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06-109页 |
4 讨论 | 第109-111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11-112页 |
附录Ⅰ | 第112-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