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脂湿地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针叶树组培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针叶树的器官发生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针叶树的体细胞胚发生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湿地松组培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植物解剖学研究 | 第13页 |
| ·植物开放式组培研究 | 第13-15页 |
| ·培养条件的低成本化 | 第13-14页 |
| ·培养基的简化 | 第14-15页 |
| ·抑菌剂的使用 | 第15页 |
| ·本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5-17页 |
| 2.高产脂湿地松直接器官发生研究 | 第17-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供试湿地松种子 | 第17页 |
| ·种胚诱导不定芽试验 | 第17-18页 |
| ·不定芽的增殖和伸长试验 | 第18-19页 |
| ·不定根的诱导试验 | 第19页 |
| ·基本培养条件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 ·不定芽诱导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 ·试验处理对丛生芽增殖及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3-26页 |
| ·不同试验处理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30页 |
| ·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污染防治 | 第27-28页 |
| ·外植体种类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28页 |
| ·基本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28页 |
| ·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培养基种类对苗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AC 浓度对苗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 第29页 |
| ·基质类型对诱导生根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器官发生期间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 第30-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试验设计 | 第30-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 ·湿地松组培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 第32-34页 |
| ·愈伤组织的显微观察 | 第34-35页 |
| ·芽增殖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 | 第35-36页 |
| ·生根培养阶段的组织学观察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4.高产脂湿地松开放式组培初探 | 第38-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接种器具的消毒试验 | 第39-40页 |
| ·芽增殖培养基组分的筛选试验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接种器具的消毒处理方法 | 第41页 |
| ·开放式芽增殖培养基组分的筛选 | 第41-42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6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种胚诱导不定芽试验 | 第42页 |
| ·不定芽增殖与伸长生长培养 | 第42页 |
| ·不定芽的生根壮苗 | 第42-43页 |
| ·湿地松组培过程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 第43页 |
| ·湿地松开放式组培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6页 |
| ·影响湿地松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因素 | 第43-44页 |
| ·影响湿地松生根的因素 | 第44页 |
| ·开放式组培的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本文使用缩写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