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中几种行道树声屏障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来源 | 第9页 |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政策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页 |
| ·国内外的相关政策 | 第11-13页 |
| 2 有关概念的界定与城市噪音分析 | 第13-20页 |
| ·声音的有关概念 | 第13-14页 |
| ·声音 | 第13页 |
| ·响度 | 第13页 |
| ·频率 | 第13页 |
| ·振幅 | 第13页 |
| ·音频 | 第13-14页 |
| ·音调 | 第14页 |
| ·音色 | 第14页 |
| ·噪音 | 第14页 |
| ·单频音 | 第14页 |
| ·噪音的特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第14-16页 |
| ·噪音的特性 | 第14-15页 |
| ·噪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第15-16页 |
| ·城市道路中噪音声源与构成 | 第16-18页 |
| ·城市道路中噪音的声源 | 第16-17页 |
| ·城市道路中的噪音构成 | 第17-18页 |
| ·决定城市道路中噪音大小的因素 | 第18-20页 |
| ·叶量 | 第19页 |
| ·冠幅 | 第19页 |
| ·树高 | 第19页 |
| ·胸径 | 第19页 |
| ·种植间距 | 第19页 |
| ·树龄 | 第19页 |
| ·树种类型 | 第19-20页 |
| 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方法 | 第20-30页 |
|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 第20-21页 |
| ·实验区的概况 | 第20页 |
| ·地质土壤 | 第20页 |
| ·植被资源 | 第20-21页 |
|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 ·水文特征 | 第21页 |
| ·噪音来源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1-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 ·研究条件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24-30页 |
| ·城市交通噪音的调查 | 第24-25页 |
| ·实验环境的特征 | 第25页 |
| ·实验行道树的特征 | 第25-26页 |
| ·噪音的分析与制作 | 第26页 |
| ·噪音的采集 | 第26-28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28-30页 |
| 4 研究区行道树降噪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30-44页 |
| ·行道树降噪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调查 | 第30-37页 |
| ·调查人群的构成 | 第30-31页 |
| ·噪音影响在实践中的调查结果 | 第31-37页 |
| ·基于 GOLD WAVE 软件建立感性层面分析 | 第37-42页 |
| ·实验单频音波形、频谱、柱线图 | 第37-38页 |
| ·樟树降噪音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桂花降噪音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杜英降噪音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广玉兰降噪音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不同行道树降噪音效果分析 | 第42页 |
| ·基于 SPASS 软件建立的理性层面分析 | 第42-44页 |
| 5 行道树降噪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 | 第44-47页 |
| ·行道树降低噪音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 第44-45页 |
| ·行道树降低噪音在特殊场地与重要地段的应用 | 第45页 |
| ·行道树降低噪音在公园景观环境中的应用 | 第45页 |
| ·行道树降低噪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噪音影响在实践方面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