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1 绪论第8-19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研究的背景第8页
     ·研究的目的第8-9页
     ·研究的意义第9页
   ·用工荒概念的界定及沿革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10-13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6页
     ·小结第16页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研究的内容第16页
     ·研究的方法第16-18页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第18-19页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第18页
     ·研究基础及已具备的研究条件第18-19页
2 用工荒现象的特征分析第19-29页
   ·发生地域由沿海到内地进一步扩大第19-21页
   ·缺工类型进一步多样化第21-22页
   ·企业所缺人员年龄比较集中第22-24页
   ·技术人员的缺乏依然是企业“用工荒”问题关注的重点第24-26页
   ·就业市场中等学历劳动力供给匮乏,高等学历劳动力需求趋于饱和第26-29页
3 企业外部的“用工荒”成因分析第29-37页
   ·经济因素第29-31页
     ·世界经济的复苏对“用工荒”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29页
     ·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对形成“用工荒”有影响第29-30页
     ·刘易斯拐点的提前到来加剧了“用工荒”第30页
     ·个人收益和成本上升间的博弈也是形成“用工荒”的重要因素第30-31页
   ·制度因素第31-34页
     ·惠农政策的实行使农民工选择“回巢”发展第31页
     ·独身子女政策也对“用工荒”形成有一定影响第31-32页
     ·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是导致“用工荒”形成的重要原因第32页
     ·社会保障制度对“用工荒”的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第32页
     ·户籍制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用工荒”现象的蔓延第32-33页
     ·高校扩招政策加剧“用工荒”问题的严重性第33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更多的在外务工者回家发展第33-34页
   ·社会因素第34-35页
     ·务工主体发生显著变化第34页
     ·80 后劳动力与上一辈劳动力相比有了新的诉求第34-35页
     ·80 后务工者的职业素质和素养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第35页
     ·80 后心态上的不稳定和游离性加剧了“用工荒”现象第35页
   ·人口因素第35-37页
     ·人口结构的明显变化对我国现有劳动力市场有较大冲击第36页
     ·人口学历结构的弊端加剧了“用工荒”的形成第36-37页
4 企业内部“用工荒”成因分析第37-41页
   ·企业缺乏更宽广有效的招聘渠道第37页
   ·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整合和培训的力度第37-38页
   ·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薪酬保障机制第38页
   ·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存在弊端第38-39页
   ·企业缺乏文化支持和人文关怀第39页
   ·企业缺乏切实可靠的福利保障第39-40页
   ·企业存在“用工歧视”现象第40-41页
5 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对策及建议第41-50页
   ·从政府的行政职能看来第41-43页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关于劳动力培训的政策措施第41页
     ·政府要将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第41页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第41-42页
     ·进一步贯彻促进就业、调节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政策第42页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第42页
     ·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42-43页
     ·政府必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第43页
   ·从劳动就业市场和教育培训方面看来第43-45页
     ·培训机构应提高培训质量第43-44页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第44页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44-45页
     ·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强学科和培训的专业化设置第45页
     ·加强对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前的社会实训活动第45页
   ·从企业层面分析第45-48页
     ·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整合,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劳动力第45-46页
     ·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优化招聘渠道第46页
     ·促进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第46-47页
     ·提高员工薪酬福利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机制第47页
     ·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第47页
     ·结合相关劳动法规,切实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第47-48页
   ·从劳动从业者层面分析第48-50页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第48页
     ·调整就业方式,拓宽就业领域第48-49页
     ·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第49页
     ·维护心理健康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 1第54-57页
附录 2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