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概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的界定 | 第11-15页 |
一、 民法对民事欺诈行为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经济法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的要件认定 | 第13-15页 |
第三节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的表现与危害 | 第15-20页 |
一、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的表现 | 第15-17页 |
二、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的危害 | 第17-20页 |
第二章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经济法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 第20-21页 |
一、 经济法的社会公益性 | 第20页 |
二、 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 第21-23页 |
一、 “经济人”假设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二、 建立在完全理性“经济人”基础上的民法 | 第22页 |
三、 建立在有限理性“经济人”基础上的经济法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立足于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法律关系 | 第23-25页 |
一、 银行的经营者身份 | 第23-24页 |
二、 个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消费者资格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民法体系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规制的缺陷 | 第25-27页 |
一、 民法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认定困难 | 第25页 |
二、 民事审判模式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不足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经济法规制的障碍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立法障碍 | 第27-29页 |
一、 《商业银行法》缺乏有关指引性规定 | 第27页 |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存在不足 | 第27-28页 |
三、 个人理财产品专门性规定立法层次较低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体制障碍 | 第29-31页 |
一、 分业经营与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存在冲突 | 第29页 |
二、 分业管理导致个人理财产品监管出现漏洞 | 第29-30页 |
三、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内控管理体制欠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诉讼障碍 | 第31-33页 |
一、 个人理财产品消费纠纷诉讼解决制度欠缺 | 第31-32页 |
二、 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司法责任承担过轻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在经济法理念下的规制路径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完善银行理财交易中消费者倾斜保护制度,有效规制欺诈行为 | 第33-37页 |
一、 健全产品设计管理机制,控制风险 | 第33-34页 |
二、 规范格式合同条款,清理陷阱 | 第34页 |
三、 严格银行信息披露义务,全面告知 | 第34-35页 |
四、 增加劝诱适合性规则,公平交易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消费者保护立法与金融立法联动,规制理财产品中的欺诈行为 | 第37-39页 |
一、 将金融消费者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立法范畴之中 | 第37-38页 |
二、 制定专门立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健全银行监管机制,防范个人理财产品中的欺诈行为 | 第39-41页 |
一、 个人理财产品专业化监管 | 第39-40页 |
二、 完善银行内控管理系统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运用经济法思维处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纠纷 | 第41-46页 |
一、 个人理财产品欺诈行为认定的客观化 | 第41-43页 |
二、 完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纠纷诉讼解决机制 | 第43页 |
三、 个人理财产品中欺诈行为银行应承担的责任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