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 1 引言 | 第11-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 ·资料来源 | 第14页 |
| ·结核病登记情况资料 | 第14页 |
| ·经费资料 | 第14页 |
| ·人口资料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21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规划》终期效果评价 | 第14-16页 |
| ·《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第16-18页 |
| ·疫情预测 | 第18-19页 |
| ·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 3 结果 | 第21-36页 |
| ·《规划》终期效果评价 | 第21-31页 |
| ·政府落实《规划》情况 | 第21-23页 |
| ·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 第23-24页 |
| ·《规划》期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 第24-31页 |
| ·《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第31-34页 |
| ·疫情趋势预测 | 第34-36页 |
| 4 讨论 | 第36-41页 |
| ·《规划》的实施促进了许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 第36-39页 |
| ·政府支持、经费到位是结核病防治工作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 第36-37页 |
| ·建立完善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保障 | 第37页 |
| ·《规划》期间许昌市基本上完成了工作目标要求 | 第37-38页 |
| ·《规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第38-39页 |
| ·许昌市肺结核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第39-40页 |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6 建议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综述 | 第47-63页 |
| 1 结核病的概念及流行状况 | 第47-48页 |
| ·结核病概念 | 第47页 |
| ·全球结核病流行状况 | 第47-48页 |
|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 第48页 |
| 2 结核病的经济学评价 | 第48-53页 |
| ·经济学评价的内容 | 第48-50页 |
| ·国际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经济学评价发展进程 | 第50-51页 |
| ·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经济学评价发展 | 第51-53页 |
| 3 结核病疫情预测模型 | 第53-60页 |
| ·Azuma模型 | 第54页 |
| ·回归预测模型 | 第54-55页 |
| ·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法 | 第55-56页 |
| ·灰色预测模型 | 第56-57页 |
| ·马尔科夫(Markov)模型 | 第57-58页 |
| ·人工神经网络(Arf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 第58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