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与家庭论文

家长角色观对亲子互动的影响--基于亲子园情境的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9-27页
 一、问题提出第9-11页
  (一) 0-3岁婴幼儿教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新的关注点第9页
  (二) 亲子互动是促进0-3岁婴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第9-10页
  (三) 家长角色观是亲子互动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21页
  (一) 家长角色第11-15页
  (二) 亲子互动第15-18页
  (三) 家长角色观对亲子互动的影响第18-20页
  (四)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20-21页
 四、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 G.H.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第21-22页
  (二) 奚从清的角色观理论第22-23页
  (三)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23-24页
 五、研究设计第24-27页
  (一) 核心概念界定第24-25页
  (二) 研究目的第25页
  (三) 研究对象第25页
  (四) 研究假设第25页
  (五) 研究思路第25-26页
  (六)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二部分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问卷的编制第27-35页
 一、研究目的第27页
 二、研究方法第27页
  (一) 研究材料第27页
  (二) 研究程序第27页
  (三) 统计处理第27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一) 访谈的施测第27-28页
  (二) 问卷的施测第28-33页
  (三) 正式问卷的形成第33-35页
第三部分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的特点第35-41页
 一、研究目的第35页
 二、研究方法第35-36页
  (一) 被试第35页
  (二) 研究材料第35页
  (三) 研究程序第35-36页
  (四) 统计处理第36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一)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的总体状况分析第36页
  (二)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36-41页
第四部分 家长角色观与亲子互动的关系第41-53页
 一、研究目的第41页
 二、研究方法第41-42页
  (一) 被试第41页
  (二) 研究材料第41-42页
  (三) 研究程序第42页
  (四) 统计处理第42页
 三、结果分析第42-53页
  (一) 家长角色观水平对亲子互动总体的影响第43-44页
  (二) 家长角色观对家长表现的影响第44-48页
  (三) 家长角色观对儿童表现的影响第48-49页
  (四) 家长角色观对双方互动的影响第49-53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第53-61页
 一、研究结论第53-54页
  (一) 自编《亲子园家长角色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第53页
  (二)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第53页
  (三) 亲子园家长角色观与亲子互动存在显著相关第53页
  (四) 家长角色观以家长表现为中介变量对儿童表现有预测作用第53-54页
 二、教育建议第54-58页
  (一) 倡导建立社区、公办园、亲子园及家庭构成的教育圈,树立学校在家长角色观教育上的中坚地位第54-55页
  (二) 规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体系,提升教师指导家长角色规范的能力第55-56页
  (三) 开展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长角色观第56-57页
  (四)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调整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第57-58页
  (五) 开展亲子互动观摩课,引导家长反思,促进家长自我成长第58页
 三、创新与展望第58-61页
  (一) 创新第58-59页
  (二)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以K市幼儿园教师为例
下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