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数字产品的组合营销策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数字产品的相关理论 | 第13-21页 |
·数字产品的定义 | 第13页 |
·数字产品的分类 | 第13-15页 |
·工具和实用产品 | 第14-15页 |
·基于内容的数字产品 | 第15页 |
·在线服务类产品 | 第15页 |
·在线数字产品的物理属性 | 第15-16页 |
·非消耗性 | 第15页 |
·易复制性 | 第15-16页 |
·易改变性 | 第16页 |
·速度优势 | 第16页 |
·在线数字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 第16-18页 |
·非排他性 | 第16页 |
·网络外部性 | 第16-17页 |
·易被定制和个性化 | 第17页 |
·高附加值 | 第17页 |
·短期效用和积累效用 | 第17-18页 |
·质量不确定性与可测试性 | 第18页 |
·不同的成本组成 | 第18页 |
·个人偏好影响数字产品的需求 | 第18页 |
·在线数字产品的现状及不足 | 第18-21页 |
·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 第19-20页 |
·复制成本低、侵权问题严重 | 第20页 |
·网络普及仍存盲区 | 第20页 |
·网络技术仍需改进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市场营销策略的定义 | 第21页 |
·市场营销销策的发展 | 第21-27页 |
·“4Ps”组合营销理论 | 第22-23页 |
·“4Cs”组合营销理论 | 第23-24页 |
·“4Ps”+“4Cs”组合营销理论 | 第24页 |
·长尾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 第24-27页 |
第四章 在线数字产品的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 第27-35页 |
·模型研究的命题与假设 | 第27-29页 |
·提出命题 | 第27-28页 |
·提出假设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样本收集 | 第29页 |
·度量方法 | 第29页 |
·调研结果 | 第29-32页 |
·基于4P分类框架的分类 | 第29-30页 |
·基于4C分类框架的分类 | 第30-31页 |
·基于4S分类框架的分类 | 第31-3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2-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调研结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在线数字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 | 第35-46页 |
·单独策略 | 第35-43页 |
·产品策略 | 第35-37页 |
·价格策略 | 第37-39页 |
·拓销策略 | 第39-41页 |
·渠道策略 | 第41-43页 |
·组合策略 | 第43-46页 |
·产品与价格组合 | 第43页 |
·产品与拓销组合 | 第43-44页 |
·价格与拓销组合 | 第44页 |
·渠道与其他策略的组合 | 第44页 |
·多重策略组合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建议与探索 | 第46-49页 |
·在线数字产品若干建议 | 第46-47页 |
·建立信息监控机制,严控内容 | 第46页 |
·加强版权保护,抵制盗版 | 第46页 |
·提高教育,改变国人观念 | 第46-47页 |
·普及网络,培育专业技术人员 | 第47页 |
·在线数字产品营销策略的若干探索 | 第47-49页 |
·手机上网用户大幅度增加,手机网购比重增加 | 第47页 |
·社会化因素影响网购,更加重视与用户互动 | 第47-48页 |
·网络竞争日益激烈,采取轰炸式宣传吸引眼球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