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15-37页 |
(一)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20页 |
(二) “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以湖北石首“6·17”事件为例 | 第20-37页 |
1、社会分配问题与结构断裂危机 | 第25-27页 |
2、政府公平、公正信任感的丧失 | 第27-30页 |
3、行政管理强权机制下的公民权利“相对剥夺感” | 第30-32页 |
4、基层政府组织控制机制的弱化 | 第32-37页 |
二、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解决模式的宪政反思 | 第37-55页 |
(一) 人治与法治的轮回 | 第37-39页 |
(二) 应对化解机制不健全 | 第39-42页 |
(三) “刚性稳定”下的思维惯性 | 第42-45页 |
(四) 权利与权力沟通渠道不畅 | 第45-50页 |
(五) 公民素质培养不足 | 第50-55页 |
三、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解决模式的宪政路径思考 | 第55-71页 |
(一) 加强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 | 第55-57页 |
(二) 国家制度化能力的提升 | 第57-59页 |
(三) 由“刚性稳定”向“韧性稳定”观念的转变 | 第59-62页 |
(四) 多元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 第62-65页 |
(五) 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 | 第65-71页 |
结语:“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启示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