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的理解 | 第12-14页 |
·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 第14-18页 |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 第20-32页 |
·人才与创新人才 | 第20-22页 |
·人才的概念 | 第20-21页 |
·创新人才的概念 | 第21-22页 |
·创新人才的特征 | 第22-26页 |
·知识结构方面 | 第23页 |
·创新思维方面 | 第23-24页 |
·道德品质方面 | 第24页 |
·心理素质方面 | 第24-25页 |
·创新能力方面 | 第25页 |
·社会贡献方面 | 第25-26页 |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 第26-32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 第26-27页 |
·塑造专中求通的知识结构 | 第27-28页 |
·重视创新实践的能力锻炼 | 第28-29页 |
·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 第29页 |
·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 | 第29-32页 |
第3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 第32-40页 |
·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 第32-33页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 第32页 |
·培养模式多样化 | 第32-33页 |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探索 | 第33-36页 |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高校 | 第33-35页 |
·我国先进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 第35-36页 |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40页 |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 第36页 |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 第36-37页 |
·缺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 第37-38页 |
·缺乏对研究生出成果的年限保障 | 第38页 |
·缺乏对研究生自身研究兴趣的考虑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制约因素 | 第40-48页 |
·理念层面 | 第40-41页 |
·对创新人才认识不到位 | 第40页 |
·培养目标单一 | 第40-41页 |
·制度层面 | 第41-43页 |
·招生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评价制度不严格 | 第42-43页 |
·办学层面 | 第43-44页 |
·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43-44页 |
·导师重科研轻教学 | 第44页 |
·研究生个体层面 | 第44-46页 |
·研究生自身创新动力不足 | 第44-45页 |
·研究生耐挫能力不强 | 第45-46页 |
·环境层面 | 第46-48页 |
·高校环境缺乏学术创新氛围 | 第46-47页 |
·社会环境缺乏创新氛围 | 第47-48页 |
第5章 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 第48-58页 |
·理念层面 | 第48-50页 |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第48-49页 |
·树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 第49-50页 |
·制度层面 | 第50-52页 |
·创新研究生选拔方式 | 第50页 |
·建立动态培养淘汰制度 | 第50-52页 |
·办学层面 | 第52-54页 |
·创新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 | 第52-53页 |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研究生个体层面 | 第54-56页 |
·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 | 第54-55页 |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 第55-56页 |
·环境层面 | 第56-58页 |
·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环境 | 第56-57页 |
·倡导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