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工程背景 | 第10-12页 |
·学术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隧道开挖地层位移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既有轨道不平顺现状调查 | 第13-17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矿山法隧道施工地层位移基本理论及常用措施 | 第20-30页 |
·矿山法隧道开挖地层力学响应机理 | 第20-21页 |
·矿山法隧道施工地层位移变化规律 | 第21-26页 |
·地层位移研究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地层位移的横向变形规律 | 第23-25页 |
·地层位移的纵向变形规律 | 第25-26页 |
·矿山法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 第26-29页 |
·预加固地层控制措施 | 第26-28页 |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对策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轨面高低偏差允许值研究 | 第30-34页 |
·轨道高低偏差的可叠加性 | 第30-31页 |
·轨道高低偏差规范要求 | 第31页 |
·隧道施工引起的附加轨道高低偏差控制标准 | 第31-34页 |
第4章 隧道施工常用辅助措施对路基面沉降敏感度研究 | 第34-81页 |
·数值模拟说明 | 第34-39页 |
·Flac3D软件简介 | 第34页 |
·工程概况 | 第34-36页 |
·计算模型 | 第36-39页 |
·拱部注浆预加固措施的路基面沉降控制效应数值模拟 | 第39-58页 |
·拱部注浆预加固圈长度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40-46页 |
·拱部注浆预加固圈厚度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46-52页 |
·拱部注浆预加固圈弹模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52-58页 |
·掌子面注浆预加固措施路基面沉降控制效应数值模拟 | 第58-71页 |
·掌子面注浆预加固体长度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60-65页 |
·掌子面注浆预加固体弹模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65-71页 |
·锚杆加固措施路基面沉降控制效应数值模拟 | 第71-77页 |
·径向锚杆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72-74页 |
·锁脚锚杆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效应 | 第74-77页 |
·路基面沉降的施工措施敏感度分析 | 第77-80页 |
·单因素施工措施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多因素施工措施对路基面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常用辅助施工措施对轨道高低偏差影响研究 | 第81-94页 |
·辅助施工措施对轨道高低偏差控制效应分析 | 第81-89页 |
·拱部注浆预加固措施对轨道高低偏差控制性分析 | 第81-85页 |
·掌子面注浆预加固措施轨道高低偏差控制效应数值模拟 | 第85-88页 |
·锚杆加固措施轨道高低偏差控制效应数值模拟 | 第88-89页 |
·轨道高低偏差对施工措施敏感度分析 | 第89-93页 |
·单因素施工措施对轨道高低偏差的影响分析 | 第89-91页 |
·多因素施工措施对轨道高低偏差的影响分析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对策研究及工程应用 | 第94-98页 |
·对策研究 | 第94-96页 |
·辅助施工对策方案 | 第94页 |
·预警措施加强效应研究 | 第94-96页 |
·工程实例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98-100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与建议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