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30页 |
·大型海藻的应用价值 | 第14-18页 |
·食用价值 | 第14页 |
·药用价值 | 第14-15页 |
·工业,农业价值 | 第15-16页 |
·生态价值 | 第16-17页 |
·生物能源价值 | 第17-18页 |
·大型海藻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微藻的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水产饵料 | 第19页 |
·环境保护 | 第19-20页 |
·生物能源 | 第20页 |
·生物药物与保健品 | 第20页 |
·微藻分离纯化的方法与其优缺点 | 第20-22页 |
·逐步稀释法 | 第20-21页 |
·平板分离法 | 第21页 |
·微吸管分离法 | 第21页 |
·稀释分离法 | 第21-22页 |
·微藻研究中的困局-分类鉴定 | 第22页 |
·解决藻类分类鉴定难题的工具- DNA 条码技术 | 第22-28页 |
·DNA 条码技术主要原理特点 | 第23-24页 |
·DNA 条码技术在动物学上的应用 | 第24页 |
·DNA 条码技术在高等植物学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DNA 条码技术在大型海藻研究上的应用 | 第25-28页 |
·DNA 条码在微藻中的研究现状 | 第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我国大型红藻 DNA 条码研究 | 第28-29页 |
·青岛海区潮下带红藻资源初步探索 | 第29页 |
·利用不同位点 DNA Marker 阐明江蓠属系统进化关系 | 第29页 |
·对微藻基因条码与部分藻种生长条件的研究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红藻基因条码的筛选与青岛海区潮下带红藻资源的初步调查 | 第30-52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样品的收集与保存 | 第31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31-35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1-32页 |
·PCR 扩增目的片段 | 第32-33页 |
·目的基因回收 | 第33-34页 |
·目的 DNA 连接转化 | 第34-35页 |
·检测与测序 | 第35页 |
·分子系统分析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47页 |
·COI 序列分析结果 | 第39页 |
·UPA 序列分析结果 | 第39-46页 |
·ITS 序列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2页 |
第三章 几种江蓠属海藻 3 个分子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 第52-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总 DNA 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54-57页 |
·总 DNA 提取 | 第54页 |
·目的片段扩增 | 第54-55页 |
·目的基因回收 | 第55-56页 |
·目的 DNA 连接转化 | 第56-57页 |
·检测与测序 | 第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65页 |
·18S rRNA 序列分析结果 | 第57-60页 |
·COX2-3 序列分析结果 | 第60页 |
·RUBISCO spacer 序列分析结果 | 第60-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四种舟形藻的分离,鉴定 | 第68-84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5页 |
·样品的搜集与形态学特征的观察 | 第69-72页 |
·单胞藻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 第69-71页 |
·样品形态学观察 | 第71-72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72-75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72页 |
·PCR 扩增 | 第72-73页 |
·目的基因回收 | 第73-74页 |
·目的 DNA 连接转化 | 第74页 |
·检测与测序 | 第74-75页 |
·数据分析 | 第75页 |
·试验结果 | 第75-82页 |
·SSU 序列信息 | 第75页 |
·rbcL 序列信息 | 第75-76页 |
·形态学特征鉴定 | 第76-77页 |
·SSU 与 rbcL 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 第77-82页 |
·讨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2页 |
四种舟形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 第10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