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生物制氢 | 第16-17页 |
·微藻产氢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产氢微藻的种类 | 第17-18页 |
·绿藻氢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绿藻产氢的机理 | 第20页 |
·绿藻产氢途径 | 第20-22页 |
·两步法产氢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绿藻产氢代谢与细胞内其他代谢途径的关系 | 第24-28页 |
·产氢代谢在藻细胞生理代谢中的作用 | 第24页 |
·淀粉在产氢过程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环 PSI 电子传递对产氢的影响 | 第25-26页 |
·线粒体呼吸与光合作用在产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第26-27页 |
·叶绿体呼吸在绿藻产氢过程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提高绿藻产氢量的方法 | 第28-34页 |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造耐氧氢酶 | 第28-29页 |
·增强铁氧还蛋白与氢酶的相互作用 | 第29页 |
·破坏类囊体膜内外质子梯度 | 第29-30页 |
·改变各电子途径的相互作用 | 第30页 |
·改变厌氧代谢途径 | 第30-31页 |
·改造光合反应机构 | 第31-32页 |
·优化建立厌氧环境的条件 | 第32-34页 |
·微藻产氢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第二章 产氢微藻的筛选 | 第37-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藻种来源 | 第37-38页 |
·藻种的分离纯化 | 第38-40页 |
·微藻培养 | 第40-41页 |
·产氢诱导 | 第41页 |
·气体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淡水绿藻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42-44页 |
·海水绿藻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44-48页 |
·海水金藻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48页 |
·蓝藻在缺氮和缺硫条件下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海水小球藻产氢的影响 | 第51-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藻种来源和培养条件 | 第51页 |
·不同光照模式下测定海水小球藻产氢 | 第51页 |
·人工海水培养基营养元素缺乏诱导海水小球藻产氢 | 第51-52页 |
·天然海水培养基营养缺乏诱导海水小球藻产氢 | 第52页 |
·不同氮源对海水小球藻产氢的影响 | 第52页 |
·光系统 II 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 第52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光照模式对 Chlorella sp. (689S)和 Chlorella sp. (707S)产氢的影响 | 第53-56页 |
·营养元素(S、N、P)对 Chlorella sp. (689S)和 Chlorella sp. (707S)产氢的影响 | 第56-64页 |
·天然海水培养基诱导 Chlorella sp. (689S)和 Chlorella sp. (707S)产氢 | 第64-66页 |
·不同氮源对海水小球藻 Chlorella sp. (689S)和 Chlorella sp. (707S)产氢的影响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培养条件对淡水小球藻产氢的影响 | 第71-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藻种来源 | 第71页 |
·不同光照模式下淡水小球藻产氢测定 | 第71-72页 |
·营养元素缺乏诱导淡水小球藻产氢 | 第72页 |
·不同硫酸盐浓度下淡水小球藻产氢测定 | 第72页 |
·不同细胞密度下淡水小球藻产氢测定 | 第72页 |
·不同培养时间下淡水小球藻产氢测定 | 第72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页 |
·光照模式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影响 | 第73-74页 |
·营养元素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影响 | 第74-80页 |
·细胞密度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影响 | 第80-82页 |
·培养时间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影响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淡水小球藻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在低氮缺硫条件下的产氢机制 | 第86-10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9页 |
·藻种来源与培养条件 | 第86页 |
·诱导产氢条件及简易光生物反应器的构建 | 第86-87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87页 |
·淀粉含量测定 | 第87-88页 |
·氢酶活性测定 | 第88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88页 |
·叶绿素 a 荧光诱导动力学 OJIP 曲线的测定 | 第88-89页 |
·呼吸速率和光合净放氧速率测定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6页 |
·培养氮浓度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生长的影响 | 第89-92页 |
·低氮培养条件下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的产氢特性 | 第92-95页 |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 第95-103页 |
·氮浓度对诱导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重要性 | 第103-104页 |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过程电子来源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光合、呼吸电子传递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的影响 | 第108-1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09页 |
·藻种来源与培养条件 | 第108页 |
·诱导产氢条件 | 第108-109页 |
·呼吸速率和光合净放氧速率测定 | 第109页 |
·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测定 | 第109页 |
·其他分析方法 | 第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23页 |
·抑制剂对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光合产氢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抑制剂对正常培养条件下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光合、呼吸电子传递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抑制剂对缺硫胁迫下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光合、呼吸电子传递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抑制剂对低氮缺硫胁迫下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光合、呼吸电子传递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叶绿体呼吸在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代谢中的作用 | 第120-122页 |
·交替呼吸途径在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38F)产氢代谢中的作用 | 第122-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1页 |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