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11-14页 |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给城市对外交通带来挑战 | 第11-12页 |
·交通运输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城市对外客运通道发展带来机遇 | 第12-13页 |
·特大城市对外客运通道规划遇到的新问题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城市对外客运通道需求分析发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城市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系统分析与配置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论文研究相关文献分析总结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目标与范围 | 第21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界定 | 第24-47页 |
·系统基本定义 | 第24-27页 |
·特大城市 | 第24页 |
·对外客运通道 | 第24-26页 |
·通道系统配置 | 第26-27页 |
·对外客运通道系统分析 | 第27-47页 |
·系统的元素与环境 | 第27-29页 |
·对外客运通道演化机理分析 | 第29-36页 |
·系统的界限与分类阂值 | 第36-45页 |
·系统的分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综合客运通道的供需结构讨论 | 第47-56页 |
·交通供需结构关系分析 | 第47-50页 |
·交通需求与供给 | 第47页 |
·交通供需关系 | 第47-50页 |
·通道需求、系统配置与交通结构的关系 | 第50-51页 |
·三要素关系分析 | 第50页 |
·三要素的结构化分析 | 第50-51页 |
·关于通道系统配置的讨论 | 第51-56页 |
·供需匹配关系分析 | 第51-52页 |
·基于熵理论的交通供需关系分析 | 第52-56页 |
第四章 城市对外客运通道需求特征分析 | 第56-91页 |
·城市对外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介绍 | 第56-63页 |
·客运交通需求分析方法介绍 | 第56-59页 |
·城市对外客运需求预测分析 | 第59-63页 |
·通道对外出行需求的特征分析 | 第63-91页 |
·特大城市对外客运通道客运需求结构概述 | 第64-66页 |
·需求结构对系统配置的影响 | 第66-69页 |
·出行的目的分布 | 第69-79页 |
·出行时间的分布 | 第79-84页 |
·出行距离的分布 | 第84-86页 |
·出行空间的分布 | 第86-91页 |
第五章 城市对外客运通道各方式、径路特征分析 | 第91-107页 |
·通道配置的系统组成 | 第91-94页 |
·通道配置模式特征分析 | 第94-107页 |
·道路系统模式特征分析 | 第94-101页 |
·轨道系统模式特征分析 | 第101-107页 |
第六章 对外客运通道系统配置分析 | 第107-129页 |
·对外客运通道系统配置的基本前提与目标 | 第107页 |
·对外客运通道系统配置的基本原则 | 第107-108页 |
·需求与系统最佳匹配的动态规划理论 | 第108-109页 |
·客运通道供需匹配的静态规划方法 | 第109-124页 |
·配置条件与思路 | 第109-110页 |
·配置基本流程 | 第110-111页 |
·主要子模型与方法 | 第111-123页 |
·简化的最佳匹配方法 | 第123-124页 |
·对外客运通道需求与系统最佳匹配的规划实务 | 第124-129页 |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实务 | 第125-127页 |
·通道道路系统规划实务 | 第127-12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