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8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8-9页
  二、 实践意义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0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6页
  一、 基本思路和研究路线第13-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页
  三、 论文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第16-42页
 第一节 梅贻琦的大学理念第19-31页
  一、 人才培养观第25-29页
  二、 科学研究观第29-30页
  三、 社会服务观第30-31页
 第二节 蒋梦麟的大学理念第31-37页
  一、 人才培养观第31-34页
  二、 科学研究观第34-36页
  三、 社会服务观第36-37页
 第三节 张伯苓的大学理念第37-42页
  一、 人才培养观第37-39页
  二、 科学研究观第39-40页
  三、 社会服务观第40-42页
第三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人才培养观比较第42-49页
 第一节 梅贻琦与蒋梦麟大学人才培养观之比较第42-45页
  一、 梅贻琦人才培养方式第42-43页
  二、 蒋梦麟人才培养方式第43页
  三、 梅贻琦与蒋梦麟人才培养方式的争论第43-45页
 第二节 梅贻琦与张伯苓大学人才培养观之比较第45-47页
  一、 梅贻琦强调培养通才第45-46页
  二、 张伯苓强调培养领袖人才第46-47页
 第三节 蒋梦麟与张伯苓大学人才培养观之比较第47-49页
  一、 蒋梦麟“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倾向第47-48页
  二、 张伯苓“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倾向第48-49页
第四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科学研究观比较第49-52页
 第一节 梅贻琦与蒋梦麟大学科学研究观之比较第49-50页
  一、 共同致力于科研第49页
  二、 “五育”并举与科研强国第49-50页
 第二节 梅贻琦与张伯苓大学科学研究观之比较第50页
  一、 梅贻琦自由的学术科研观第50页
  二、 张伯苓运用性的学术科研观第50页
 第三节 蒋梦麟与张伯苓大学科学研究观之比较第50-52页
  一、 蒋梦麟论权衡政治与科研的张力第50-51页
  二、 张伯苓为政治而教育之思想第51-52页
第五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社会服务观比较第52-57页
 第一节 梅贻琦与蒋梦麟大学社会服务观之比较第52-53页
  一、 梅贻琦以学术服务社会之理念第52页
  二、 蒋梦麟学术蕴于政治之思想第52-53页
 第二节 梅贻琦与张伯苓大学社会服务观之比较第53-55页
  一、 梅贻琦教育之相对独立论第53-54页
  二、 张伯苓“允公允能”之社会服务论第54-55页
 第三节 蒋梦麟与张伯苓大学社会服务观之比较第55-57页
  一、 蒋梦麟“学理”为上的服务理念第55-56页
  二、 张伯苓“技术”为先的服务思想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第57-70页
 第一节 结论第57-65页
  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的共同点第57-59页
  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的不同点第59-60页
  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异同的原因分析第60-65页
 第二节 启示第65-68页
  一、 深化对大学理念的辩证认识第65-66页
  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的现实启示第66-68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行动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X街道R完小为案例
下一篇:云南民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