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时代环境的熏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挚交好友的帮助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自身的教学实践 | 第12-14页 |
一、中学教学实践 | 第12-13页 |
二、大学教学实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 第14-41页 |
第一节 人格教育观 | 第14-18页 |
一、人格教育观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人格教育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 | 第15-16页 |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学科目的观 | 第18-20页 |
一、学科目的观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学科目的观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语文教材观 | 第20-24页 |
一、文白兼收 | 第21-22页 |
二、文质兼美 | 第22-23页 |
三、重视选文选本的价值 | 第23页 |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 | 第23-24页 |
第四节 阅读教学观 | 第24-31页 |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 | 第24-28页 |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 第28-31页 |
第五节 写作教学观 | 第31-37页 |
一、写作教学的性质 | 第31-33页 |
二、写作教学的策略 | 第33-37页 |
第六节 语文教师观 | 第37-41页 |
一、要有对学生的爱 | 第37-38页 |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8-39页 |
三、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 第39-40页 |
四、不断完善自己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1-47页 |
第一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目的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指导语文教材的编写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指导语文教师开展教学 | 第44-45页 |
第五节 促进语文教师不断成长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