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扭力梁悬架结构与运动特性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3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悬架结构疲劳研究概况第8-9页
     ·悬架 K&C 特性研究概况第9页
     ·国外关于悬架 K&C 特性分析第9-11页
     ·国内关于悬架 K&C 特性分析第11-12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2 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极限工况分析第13-22页
   ·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3-15页
     ·扭力梁悬架三维几何模型第13页
     ·扭力梁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3-15页
   ·扭力梁悬架极限工况分析第15-21页
     ·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扭力梁悬架强度分析第15-17页
     ·极限扭转工况下扭力梁悬架强度分析第17-19页
     ·最大侧向力行驶工况下扭力梁悬架强度分析第19-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扭力梁悬架疲劳耐久性道路仿真试验第22-42页
   ·扭力梁悬架疲劳耐久性试验方法研究第22页
   ·虚拟道路行驶实验场景的建立第22-36页
     ·ADAMS/Car 的建模方法第22-23页
     ·整车模型的建立第23-32页
     ·虚拟实验道路模型的建立第32-36页
   ·扭力梁悬架疲劳耐久性道路仿真实验第36-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扭力梁悬架的疲劳安全性分析第42-51页
   ·疲劳分析的基础理论第42-44页
     ·疲劳的分类第42-43页
     ·S-N 曲线和全寿命(S-N)分析第43页
     ·模态应力恢复理论第43-44页
   ·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扭力梁疲劳寿命分析第44-50页
     ·材料信息设置第44-45页
     ·几何信息设置第45-47页
     ·载荷信息设置第47页
     ·扭力梁悬架疲劳分析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扭力梁悬架 K&C 特性仿真分析第51-59页
   ·扭力梁悬架虚拟试验台架模型建立第51-52页
   ·评价参数第52-54页
     ·车轮外倾角第52页
     ·车轮前束角第52-53页
     ·悬架刚度第53页
     ·侧倾中心高度第53-54页
     ·侧倾角刚度第54页
   ·扭力梁悬架 K&C 特性仿真分析第54-58页
     ·双轮同向激振试验第54-56页
     ·侧倾试验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主要工作总结第59页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面—车速耦合激励下四自由度汽车悬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动模态综合的白车身结构动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