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8-11页 |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中国援赞的历史及现状 | 第13-20页 |
·早期援赞主要特征 | 第13-15页 |
·援助主体的单一性和援助决策的集中性与高层性 | 第13-14页 |
·援助领域的狭窄性 | 第14-15页 |
·当前援赞外交实践 | 第15-20页 |
·债务减免 | 第16页 |
·项目援建 | 第16-18页 |
·人才培养 | 第18-19页 |
·人道主义救助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国援赞的原因及意义 | 第20-29页 |
·中国援赞的原因 | 第20-24页 |
·增强政治影响(20世纪60——90年代初) | 第20-22页 |
·争取互利共赢(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 第22-24页 |
·中国援赞的意义 | 第24-29页 |
·政治意义 | 第24-26页 |
·经济意义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中国援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各方对中国援赞的态度 | 第29-33页 |
·西方国家的恶意攻击 | 第29-31页 |
·赞比亚的质疑 | 第31-33页 |
·中国援赞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援助缺乏统筹规划 | 第33-34页 |
·经营管理模式粗糙 | 第34页 |
·舆论宣传不足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改善中国援赞方式的主要措施 | 第36-42页 |
·指导原则 | 第36-37页 |
·坚持平等与互利共赢的原则 | 第36-37页 |
·高度重视受援国需求的原则 | 第37页 |
·具体措施 | 第37-42页 |
·加强援赞的统筹规划工作 | 第38页 |
·与西方国家加强援赞合作 | 第38-39页 |
·增加对赞农业生产的投入 | 第39-40页 |
·加强援赞工作的舆论宣传 | 第40-41页 |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1964年1月)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