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从句式变换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1-12页 |
·从“在+L”的语法意义和语义功能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2-14页 |
·从相关动词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4-15页 |
·从认知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5-17页 |
·从构式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7-18页 |
·“在+L”不同分布形成的不同句式类型 | 第18-19页 |
·研究范围确定 | 第19-22页 |
·三种构式及其变体 | 第19-20页 |
·关于其他“在+L”类句式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从事件关联看构式对动词的选择 | 第23-24页 |
·从角色熔合看动词与论元的非常规搭配 | 第24页 |
·对认知构式语法“组合性”的再证明 | 第24-25页 |
·理论依据 | 第25-32页 |
·框架理论下的动词意义分析 | 第25-28页 |
·认知构式语法 | 第28-31页 |
·认知心智扫描 | 第31页 |
·理论的承继与综合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在+L”类构式的理据性研究 | 第35-69页 |
·“在+L”类构式理据性的承继表述 | 第35-56页 |
·“在”的基本义及构成的基本构式 | 第35-37页 |
·“VP+在+L”构式的形成与分化 | 第37-43页 |
·“在+L+VP”构式的形成与分化 | 第43-48页 |
·“在+L+VP 着”构式的形成与独立 | 第48-56页 |
·“在+L”类构式理据性的句法表述 | 第56-66页 |
·构式组件 VP 的心智扫描与构式义识解 | 第57-64页 |
·“在+L”的句位义对构式义的贡献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本章技术路线图 | 第68-69页 |
第三章 语义整合与构式义引申——“在+L”类构式与动词的事件关联 | 第69-99页 |
·构式“VP+在+L”与动词的事件关联 | 第69-80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存在事件的子类 | 第70-73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存在事件的前提 | 第73-74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存在事件的方式 | 第74-76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存在事件的结果 | 第76-78页 |
·VP 核心事件与存在事件的参与者共享 | 第78-80页 |
·构式“在+L+VP”与动词的事件关联 | 第80-87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构式事件的子类 | 第81-82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动作事件的结果 | 第82-85页 |
·VP 核心事件与动作事件的参与者共享 | 第85-87页 |
·构式“在+L+VP 着”与动词的事件关联 | 第87-96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状态事件的子类 | 第88-90页 |
·VP 核心事件作为状态事件的前提 | 第90-93页 |
·VP 核心事件与动作事件的参与者共享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本章技术路线图 | 第97-99页 |
第四章 语义整合与最终语义的形成——“在+L”类构式与动词的角色熔合 | 第99-147页 |
·动词与构式的角色熔合 | 第99-115页 |
·动词的参与角色与侧重角色 | 第99-101页 |
·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动词侧重角色分析 | 第101-111页 |
·构式的参与角色与侧重角色 | 第111-113页 |
·动词与构式的角色熔合原则和误配 | 第113-115页 |
·角色熔合引发的意义浮现——以构式“VP+在+L”为例 | 第115-126页 |
·子类关联下,动词和构式角色的熔合 | 第115-117页 |
·前提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对应和误配 | 第117-121页 |
·方式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对应和误配 | 第121-122页 |
·结果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对应和误配 | 第122-126页 |
·角色熔合引发的意义浮现——以构式“在+L+VP”为例 | 第126-133页 |
·子类关联下,动词和构式角色的熔合 | 第127-129页 |
·结果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对应和误配 | 第129-133页 |
·角色熔合引发的意义浮现——以构式“在+L+VP 着”为例 | 第133-142页 |
·子类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熔合 | 第134-136页 |
·前提关联下,动词与构式角色的对应和误配 | 第136-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本章技术图线图 | 第144-14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47-159页 |
·主要内容 | 第147-148页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48-159页 |
·构式的合并研究 | 第148-149页 |
·构式义与句式义的界定 | 第149-151页 |
·构式与动词的整合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151-155页 |
·构式的能产性(Productivity) | 第15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后记 | 第167-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