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豫西南盆地民居区划与营造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图和附表清单第10-19页
1 绪论第19-22页
   ·研究背景第19页
   ·研究范围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框架第20-22页
2 豫西南盆地自然及人文特征综述第22-31页
   ·自然特点第22-27页
     ·豫西南盆地的地形、地貌特征第22-23页
     ·气候条件第23-25页
     ·日照第25-26页
     ·总结第26-27页
   ·人文概况第27-31页
     ·商贸交通第27-28页
     ·行政管辖归属第28-29页
     ·盆地周边相邻县市的影响第29-31页
3 民居区划及其成因第31-52页
   ·豫西南盆地民居综述第31-35页
   ·豫西南盆地的区划及特征第35-39页
   ·豫西南盆地民居类型及特征第39-51页
     ·以散瓦脊和莲竹座墀头为主的营造区:内乡县、淅川县和西峡县第39-42页
     ·以花瓦脊和前后砖封檐为主的营造区:南召县、方城县第42-45页
     ·以方砧砖作眉子和瓦条的实脊和露椽和不露椽相互组合为主的营造区:南阳市区、镇平县、社旗县第45-47页
     ·屋脊类型和封檐类型丰富多样的营造区: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第47-49页
     ·以花瓦脊和合瓦屋、干槎瓦屋面为主的营造区:桐柏县第49-51页
   ·豫西南盆地民居区划成因简析第51-52页
4 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第52-60页
   ·营造技术特征第52-58页
     ·大木作第52-54页
     ·小木作第54页
     ·瓦作第54-56页
     ·砖石作第56-58页
     ·土作第58页
   ·形成原因:多元因素影响下的豫西南盆地传统民居第58-60页
5 结语:关于豫西南盆地民居区划与营造技术相关问题的思考第60-65页
   ·关于豫西南盆地民居的区划划分第60-61页
   ·关于豫西南盆地民居的营造特征第61-63页
   ·关于豫西南盆地民居样式传承和区划范围演变的思考第63-65页
附录第65-97页
 附录A 民居测绘图第65-78页
 附录B 调研地点示意图第78-79页
 附录C 调研照片第79-91页
 附录D 气候总结表与历代行政管辖归属表第91-95页
 附录E 工匠访谈摘录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论著第97页
 期刊第97-98页
 学位论文第98页
 访谈对象与访谈内容第98-9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9-100页
 个人简历第99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项目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