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现状的考察 | 第11-18页 |
(一) 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现状 | 第12-16页 |
(二) 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特点 | 第18-34页 |
(一) 细读诗歌文本的意象性 | 第18-22页 |
(二) 把握诗歌文本的开放性 | 第22-27页 |
(三) 领悟诗歌文本的审美性 | 第27-31页 |
(四) 发掘诗歌文本的多义性 | 第31-34页 |
三、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品类 | 第34-40页 |
(一) 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等 | 第35-37页 |
(二) 从题材、内容上可分山水诗与哲理诗等 | 第37-40页 |
四、诗歌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 | 第40-53页 |
(一) 诵读:感受诗歌文本的世界 | 第40-42页 |
(二) 描述:再现诗歌文本的情境 | 第42-45页 |
(三) 对话: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 | 第45-48页 |
(四) 感悟:建构诗歌文本的意义 | 第48-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目录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