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修饰状态形容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无为(牛埠)方言概况 | 第10页 |
·"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研究简述 | 第10-12页 |
·普通话研究 | 第10-11页 |
·方言研究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2-14页 |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2-14页 |
·语料来源 | 第14页 |
·几点说明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与状态形容词组合的程度副词 | 第15-22页 |
·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的范围 | 第15-17页 |
·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性语素 | 第15-16页 |
·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 | 第16-17页 |
·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的分类 | 第17-22页 |
·普通话程度副词的分类 | 第17-18页 |
·无为(牛埠)方言程度副词的分类 | 第18-22页 |
第三章 与程度副词组合的状态形容词 | 第22-34页 |
·无为(牛埠)方言的状态形容词 | 第22-25页 |
·关于状态形容词中的"的" | 第25-26页 |
·不同构成形式程度量的对立 | 第26-27页 |
·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的功能比较 | 第27-34页 |
·充当定语时的功能差异 | 第28-30页 |
·充当谓语时的功能差异 | 第30-32页 |
·充当补语时的功能差异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自身量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 | 第34-48页 |
·"自身量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 | 第34-38页 |
·"过量级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 | 第34-35页 |
·"高量级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 | 第35-36页 |
·"次高级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 | 第36-37页 |
·"略低级副词+状态形容词"组合 | 第37-38页 |
·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限制 | 第38-48页 |
·状态形容词的限制 | 第38-45页 |
·程度副词的限制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结构成立的语义语用动因 | 第48-57页 |
·深层语义动因 | 第48-50页 |
·量性特征 | 第48-49页 |
·主观赋量 | 第49-50页 |
·动态语用动因 | 第50-55页 |
·语义磨损 | 第50-52页 |
·二次赋量 | 第52-55页 |
·历时和共时考察 | 第55-57页 |
·古汉语中的"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 | 第55页 |
·其他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 | 第55-56页 |
·对普通话"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的思考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9页 |
·本文研究的价值 | 第57-58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