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1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认知的互动 | 第11-16页 |
·社会认知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社会认知形成的途径 | 第12-14页 |
·大众传媒与社会认知的互动 | 第14-16页 |
第2章 弱势群体报道状况分析 | 第16-31页 |
·弱势群体的含义、分类及其成因 | 第16-18页 |
·当前学术界对弱势群体的界定 | 第16-17页 |
·弱势群体的分类 | 第17页 |
·弱势群体的社会学成因 | 第17-18页 |
·弱势群体报道回顾 | 第18-20页 |
·弱势群体报道现状 | 第20-31页 |
·报道数量 | 第21-22页 |
·报道议题 | 第22-26页 |
·报道类型 | 第26-27页 |
·报道倾向性 | 第27-31页 |
第3章 弱势群体报道对社会认知形成的影响 | 第31-45页 |
·从客观现实到媒介现实 | 第31-37页 |
·新闻工作者的"中势地位"对弱势群体的俯视 | 第31-33页 |
·利益追逐动因引起期待视野认知偏差 | 第33-35页 |
·对新闻价值认识的偏差 | 第35-37页 |
·从媒介现实到心理现实 | 第37-40页 |
·受众的选择性理解 | 第37-38页 |
·弱势群体刻板印象 | 第38-40页 |
·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拟态环境的构建偏差 | 第40-45页 |
·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社会偏见 | 第40-42页 |
·自我实现的预言与社会偏见的再生产 | 第42-45页 |
第4章 改进弱势群体报道,促使认知结构逆向迁移 | 第45-54页 |
·墨迹战略:通过改变意见领袖的态度来辐射群体 | 第45-46页 |
·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使弱势群体报道中的优秀成功人物起到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 第46-48页 |
·把握好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分寸 | 第48-50页 |
·当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过度现象 | 第48-49页 |
·确立正确的报道观,客观公正的写作手法 | 第49-50页 |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扶贫,使大众媒介的分布和覆盖更加均衡 | 第50-54页 |
·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 | 第50-52页 |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