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司法鉴定标准化概说 | 第12-20页 |
·司法鉴定的界定及科学认识 | 第12-15页 |
·司法鉴定的界定 | 第12-13页 |
·对司法鉴定的科学认识 | 第13-15页 |
·标准与标准化解读 | 第15-16页 |
·标准(standard) | 第15页 |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 第15-16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 | 第16-20页 |
·司法鉴定标准 | 第16-19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 | 第19-20页 |
第2章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价值及必要性分析 | 第20-29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价值 | 第20-23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公正价值 | 第20-21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效率价值 | 第21-22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秩序价值 | 第22-23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必要性 | 第23-29页 |
·从科技发展角度来讲,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对鉴定项目实行标准化 | 第23-25页 |
·从鉴定行业角度来讲,对鉴定项目进行标准化是行业自律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 第25-27页 |
·从司法实践角度来讲,对鉴定项目进行标准化是庭审中恰当应用鉴定结论的需要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现状考量 | 第29-37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的现状 | 第29-34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设置的总体情况 | 第29-30页 |
·各类鉴定标准设置现状 | 第30-34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的缺陷分析 | 第34-37页 |
·没有专门的机构,缺乏宏观的理论指导 | 第34-35页 |
·现有司法鉴定标准问题突出 | 第35-37页 |
第4章 借鉴与比较 | 第37-47页 |
·两大法系下的司法鉴定制度比较 | 第37-39页 |
·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制度 | 第37-38页 |
·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制度 | 第38-39页 |
·有关国家司法鉴定标准设置情况及其分析 | 第39-44页 |
·美国 | 第39-42页 |
·英国 | 第42-43页 |
·德国 | 第43-44页 |
·日本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第5章 我国实现司法鉴定标准化应遵循的原则 | 第47-54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47-48页 |
·质量控制原则 | 第48-49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49-51页 |
·要求确立的司法鉴定标准立意要科学 | 第49-50页 |
·要求司法鉴定标准的适用条件要科学 | 第50-51页 |
·要求司法鉴定标准自身要科学 | 第51页 |
·可采性原则 | 第51-52页 |
·慎重原则 | 第52-53页 |
·在司法鉴定标准的确立和修改过程中,要坚持慎重原则 | 第52页 |
·为新科学发现和新科学技术设立标准时,要坚持慎重原则 | 第52-53页 |
·对专利的处理,要坚持慎重原则 | 第53页 |
·统一原则 | 第53-54页 |
第6章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实现机制 | 第54-70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体系构建 | 第54-63页 |
·司法鉴定管理和执业标准 | 第54-58页 |
·司法鉴定对象和术语标准 | 第58-59页 |
·司法鉴定程序标准 | 第59-62页 |
·司法鉴定文书标准 | 第62-63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实现方式 | 第63-65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实施前提 | 第63-64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实施步骤 | 第64-65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的过程分析 | 第65-66页 |
·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动因 | 第65页 |
·标准水平与标准化金字塔 | 第65-66页 |
·过程控制和信息系统 | 第66页 |
·我国司法鉴定标准化中的关注点 | 第66-70页 |
·确保司法鉴定的标准紧跟该领域的科技前沿 | 第66页 |
·建立配套的对鉴定机构资质和鉴定人资格进行评价的机制,确保鉴定标准的落实 | 第66-67页 |
·司法鉴定的标准化应以司法鉴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为核心 | 第67页 |
·司法鉴定标准化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能使信息集中统一的功能 | 第67-68页 |
·对司法鉴定标准化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 第68-69页 |
·对司法鉴定标准作用的评价应客观 | 第69页 |
·要逐步改进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方法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